【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將於10月的施政報告交代是否復建居屋,據了解,現階段政府欲確定土地來源足以應付長遠居屋政策。不過,多個政黨認為復建居屋刻不容緩,政府應馬上開展找地興建,民主黨李永達更警告曾蔭權切勿將工作留給下屆政府,因這等同「玩弄市民」。
財政司長曾俊華昨日強調,2002年停建居屋的決定,是經過社會一段時間的討論,如果要更改這方面政策,要考慮到底社會有什麼情况改變了。他重申,特首曾蔭權會在10月施政報告交代。
研填海岩洞釋土地
政府消息人士形容,特首若要考慮復建居屋,將是一套有願景的房屋政策,現階段焦點先是討論土地問題,希望市民討論是否接受填海、岩洞發展等方法釋出土地。消息人士指出,一兩年內於勾地表、教育用地、政府用地等拿出土地建居屋不難,但用了這些土地都要「歸還」社區,故長遠要解決土地不足問題。
房委成員:拍板至落成料需6年
消息人士坦言,實際上單是興建工程也至少需要3年,大部分工作都必然要由下屆特首執行。
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成員林雲峰估計,居屋由拍板興建至落成,需時可能長達6年。他解釋,政府在覓地後,先要向城規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一般需2年;然後作建築設計和審批,為期約1年;正式起樓需3年,總共需5至6年,「不要說下任特首才能建成首批單位,可能下下屆才建成」。
另一邊廂,多個政黨要求立即復建居屋。公民黨梁家傑表示,復建居屋「遲一天都不能接受」,現多幅預留作「置安心」的用地仍然未被規劃,應改為建居屋,加上其他前公屋地皮的一半面積,可在2014年提供11,400個單位。
民主黨李永達表示,除置安心外,勾地表、可供改變用途的工業用地、啟德等都可用,政府不應拖延建居屋,否則是玩弄市民。職工盟李卓人指出,政府留待施政報告才公布方案是沒有「急市民所急」。
但民建聯譚耀宗表示,政府若能趕及在2015年供應首批單位,已「很值得讚賞」。工聯會黃國健認為可在本屆政府完結前做好前期工作,包括覓地、重整行政架構和起草修訂法例,留待下屆特首正式興建。
身兼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表示,過去20多年的居屋計劃,並無衝擊私樓市場,若復建居屋,以每年幾千個單位作為起點是可以接受,亦可讓更多非公屋居民的白表申請人申請。
支持復建居屋的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則認為,綠表和白表申請人是同一階層的人,准許綠表申請可讓政府將騰出的公屋資源,再分配予輪候公屋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