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猩紅熱並非最近一兩周才爆發,根據本報取得的會議紀錄,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其實上周三(15日)已曾與醫學會轄下的傳染病小組開會,討論猩紅熱個案飈升,以及如何治療和用藥。前衛生署長李紹鴻在會上曾提議防護中心仿效SARS爆發,每日公布最新感染數目,讓公眾掌握最新資訊提高警惕,但未獲接納,署方直至昨日才改變初衷,每日公布最新疫情。
病人組織:削弱社區控疫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既然醫學會上周三開會討論猩紅熱個案今年大幅飈升,又討論過如何用藥治療,理應盡快把傳染病資訊向公眾公布,讓家長、學校提高警惕,他不明白衛生防護中心為何要延至5日後,才向公眾交代感染情况。
勞永樂批反應遲鈍
彭表示,家庭和學校是疫情防護的最前線,若家長、學校不懂將有猩紅熱病徵的小孩送往治療,即使醫療界開了會,若未能及時發放資訊,仍會削弱社區控疫能力。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批評醫療界開完會卻沒有向公眾清楚傳遞猩紅熱抗藥的信息是反應遲鈍。
醫學會會議紀錄揭示,曾浩輝曾與醫學會轄下的傳染病小組開會,討論猩紅熱個案今年大幅飈升。他在會上指出基因排列發現有80%個案,是由甲類鏈球菌M12型引致,較以往猩紅熱沒有主流病菌基主導的情况有明顯分別。港大感染及傳染病總監何栢良會上稱,港大基因中心正進行基因排列,預計於20日(本周一)之前有初步結果,由於甲類鏈球菌對紅霉素出現抗藥,何栢良建議治療應使用盤尼西林。
前署長倡每日公布疫情被拒
有份開會的前衛生署長李紹鴻醫生提議,防護中心可仿效SARS爆發時,每日下午4時公布最新感染數目,讓公眾掌握最新資訊提高警惕,但提議未獲接納。但曾浩輝建議本周一(20日)開記者會講述最新情况。
與會的醫學會會董兒科醫院謝鴻興昨對本報表示,交代疫情是防護中心的工作,他出席周一的記者會是為補充臨牀治療資料。謝說,未與防護中心開會前,已留意到猩紅熱個案明顯增加,但作為私家醫生不知道病例增多原因,與防護中心開會後才掌握整體疫情。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