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的發展很快速」,這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最一致的看法。記者採訪的4名留學生多數在中國住了3年以上。22歲的哥倫比亞人杜可,在中國已走過20多個城市。他認為中國與哥倫比亞相比,社會治安要好很多,讓人有安全感。「我畢業後準備在中國就業,這裏有很多的商機」。
環境改善 商機處處
韓國女生黃東珠與更關注中國的環境:「與4年前相比,北京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上也更加方便。但服務業的水準還有待提升。有些服務員的態度讓人感覺不舒服。」泰國女生陳碧禪則指通脹是目前中國最突出的問題,她每年在中國的開銷都在增加。
孟加拉國的沙米姆對中國印象最深的是「雜交水稻」,他甚至趁到湖南實習之機,拜訪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說:「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孟加拉也引進了雜交水稻,令很多孟加拉人避免被餓死。為此我們應該感謝中國的科學家。」沙米姆還去了韶山毛澤東的故居,他說:「毛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改變了中國。」
來華前後 印象兩極
杜可認為,中共長期執政,優勢是執政理念的堅持,不會如哥倫比亞那樣由於執政黨的更換而令以往的政策失效。這應該是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的原因。但他也表示,中國的媒體應增加透明度。他說「我們有很多關於中國的事件是從外國媒體上看到的,但卻看不到中國媒體對相關事件的報道或者解釋。所以很難了解事件的真相。」
與留學生不同,京奧前到北京一家公司做翻譯的英國人馬克表示,中國與他來華前的印象截然不同,他曾經以為中國人古板、嚴肅甚至恐怖,但當他開始在北京工作之後,發現周圍的人都很年輕、時尚,「漂亮得讓我驚訝」。在馬克接觸的中國人中有不少是中共黨員,「他們非常友好、開放,經常幫助我,也時常願意為我解釋在中國發生的事情。」
(系列四之三)
特約記者 甄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