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美經濟千瘡百孔,因而市場上充斥着不少以專門投資於新興市場作招徠的基金。由於不少新興市場至今仍然能夠保持相當的經濟增長,所以新興市場的基金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一項研究發現,隨着近年數目龐大的資金湧入新興市場之後,部分大型的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現時的資產規模,已到達了「體積太大難脫穎而出」(too big to succeed)的困境,亦即難以跑贏大市。投資者不能不察。
「體積太大難以脫穎而出」
財經博客網站「24/7 Wall St」分析員奧斯克(Paul Ausick)周二對美國4隻大型新興市場基金進行盤點,發現它們今年以來的回報令人失望。文中提及的4個基金包括兩個互惠基金與兩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它們在去年的回報由15.95%至26.98%不等,但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只有2.4%回報,最差的更倒跌3.46%。
4個基金中規模最大的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美股代號:VEIEX)與Vanguard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各有642億美元資產。論實力,它們均足以成為全球經濟規模第67大的國家,另外兩個基金的資產亦分別有370億美元和240億美元。奧斯克借用金融海嘯後描述大型金融機構的潮語,以「大型新興市場基金:大得不能倒閉(too big to fail)?」為文章題目,令人浮想聯翩,但他其實並非想探討這些富可敵國的基金是否有扭曲市場機制的潛在風險,而是想指出這些龐大基金可能正陷入「體積太大難脫穎而出」(too big to succeed),亦即難以跑贏大市的困境。
單一股票佔2% 倍升也沒大幫助
比起買賣個別股票,大型基金的優勢在於投資組合多元化,可以分散風險。但上述4隻基金多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逾900隻股票為投資對象,奧斯克指出,當數百億美元計的龐大資金投放於區區的數百隻股票時,若要跑贏大市,組合裏必須有相當比例的股票股價顯著上升,然而上述3隻大型基金裏的單一最大股票只佔總資產的約2%,絕大部分的個別股票佔總資額的比例不足1%。換言之,即使當中有幾十隻股票股價翻倍,對整個組合的影響亦不會有太大幫助。簡而言之,這些基金的表現極其量只能跟着指數浮沉,難以脫穎而出。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