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在談到本港樓市時,慧雅提到一個不能忽視的角度,是香港目前是處於一個相當獨特的年代。基本上,人類歷史上可能未曾試過有一個城市,在它旁邊有一個比它大這麼多倍的國家,正在這麼高速地發展,而這國家在同時間這麼需要它提供的金融和服務基建。
值得留意的,是當全國的高鐵全面通車後,由香港前往北京也只是十多小時,晚上在北京上高鐵,明早已在香港。從這角度看,全中國都在某程度上使用香港的服務和設施,並非是一不可想像的事。事實是,香港的交易所其實早已服務全中國的企業,香港的海港城和崇光百貨,其顧客亦早已來自中國的五湖四海。
究竟這發展是會對香港帶來什麼影響?這可能是一個需要一定想像力才可解答的問題。由於沒有先例可尋,其發展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慧雅跟朋友談起這問題時,提到我們不妨拿出地圖,看看中國的面積,是香港的多少倍,又或拿計數機出來,算算14億是700萬的多少倍。從這角度看,中國和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結合會為香港帶來的影響,是可以十分巨大,或甚至翻天覆地。「任總」早前提到香港人不宜對本港住宅持「短倉」,這觀點是值得深思的。事實上,在香港市區,實用面積逾1000呎的單位總存量只得數萬間,內地富人要將之全部買起,又是否真是不可想像?有些活躍於樓市的朋友說,現時本港優質單位的情况,是「賣一間,少一間」。從這角度看,怎樣令本港的普通中產家庭也可擁有自己的物業,相信是一值得深思和正視的問題。
撰文: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