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3萬元「月薪」,對不少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夢寐以求,有校長亦不諱言,應屆高考生李同學與友人運用頭腦一買一賣賺取差價,反映年輕人頭腦靈活的一面;但有升學輔導專家和人力資源顧問提醒學生,應着眼於長遠的「人生投資」,而非此類買賣iPhone的「短炒」,善用暑假充實自己,才可建立最大的「個人資本」。
李同學與友人每日早起,利用兩小時買賣iPhone4賺大錢過暑假,教育評議會主席兼中學校長鄒秉恩坦言,必須讚賞年輕人腦筋靈活,但建議他們更應利用智慧腳踏實地做事,「這種賺快錢心態不健康,萬一走錯捷徑,只會影響前途,特別是這些有可能涉及非法利益和個人私隱的買賣就更應小心,可能誤墮法律陷阱」。
學友社社長伍德基亦指出,年輕人不應浪費大量時間只想着短期「搵快錢」,這對個人增值沒有幫助。他指學生行為有點像「早上輪候拿報紙的長者,每天像機器運轉」,直言年輕人特別是高考生,應為入大學或投身社會作準備,做一些興趣相關的暑期工,並在當中學習與人溝通和工作態度,「或者做義工、去遊學、學語言等,暑假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可參與」。
人力顧問﹕暑假宜儲工作經驗
合眾人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偉忠亦表示,現時不少工作均講求經驗和競爭力,「僱主很少考慮沒有工作經驗人士」。他直言,「若有兩個同時畢業的學生,一個有暑期工、實習經驗,一個沒有,成績又差不多,僱主會傾向聘請前者,如今請人不會只着重書本知識和理論」,而學生現時完成暑期工,僱主一般都提供離職的推薦信,對未來工作很有幫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