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父母殘障嬰滯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4日 07:59
2011年06月24日 07: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對本地醫療系統構成巨大壓力,而在她們當中,有嬰孩不幸一出生就出現嚴重殘障,即使父母想帶他們回家,但由於嬰孩要「插喉」續命,內地醫療水平跟香港又有差距,他們唯有在香港公立醫院滯留。聯合醫院的兒科病房就有3名內地孕婦所生的殘障嬰,其中一個來自鄭州的男嬰,其父母已經簽署文件放棄撫養權,將嬰兒交由社會福利署照顧。

港府今日將會公布明年私家醫院接收內地孕婦的上限數字,據悉將會定在與去年相若的3萬水平,但對於應否禁止內地高危孕婦來港產子,政府與醫護界則持不同意見,未有共識。

網上傳被遺棄 聯合澄清家長有苦衷

近日在網上流傳消息,指聯合醫院一名在香港出生的殘障兒,被內地父母遺棄在港多年,記者向聯合醫院求證,醫院兒科主管陳衍標醫生澄清事情並非如傳言所指,每個滯留香港醫院的殘障嬰,其內地父母都有為難之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將嬰兒留港治療。

沒能力呼吸進食 無法安全運走

3名在聯合醫院兒科「滯留」的男嬰,年齡介乎1至6歲(見圖),兩人在私家醫院出生,由於本身有基因問題或出生時曾經缺氧,都分別喪失了呼吸、進食的能力,要醫護人員貼身照顧。

其中一名1歲男嬰的父母來自鄭州,他出生時便有兔唇裂顎,負責照顧男嬰的兒科醫生陳志文說,該男嬰連呼吸吃奶都有困難,需要儀器輔助,經醫療人員悉心照顧後,幸能活至今天。陳衍標說,男嬰父母本想接兒子離開,但醫院研究後認為無法將他安全地運返內地,鄭州亦無醫院願接收,多番考慮後終決定簽紙放棄撫養權,二人已有半年沒有到醫院探兒子。

另一男嬰的父母居於北方,是富裕家庭。嬰兒出生時缺氧,需要長期醫療照顧,這名內地媽媽曾尋找內地著名教授醫治其子,但不成功,1年前她繳清兒子的住院費後就返回內地,之後就再無到醫院探望兒子。

在病房內還有一名住院6年的男童。他來自深圳,出生時已證實有先天肌肉問題,負責照顧男童的兒科資深護師黃麗儀說,肌肉問題令男童無法自行呼吸,要靠氣管造口呼吸,亦無法進食,需用「胃造瘻」喝奶。這男童較另外兩名男嬰幸福,因其母每有長假期便由深圳來港探望,並為兒子更換氣管和冲涼,是個關心兒子的媽媽。

醫院倡助父母簽證來港探望

陳衍標說,基於人道立場,醫院要一視同仁,無分本地或內地嬰兒,會全力救治不幸的初生殘障嬰兒。他建議政府除了要穩住公營醫療系統,減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衝擊,也應協助處理內地孕婦誕下殘障嬰之善後問題。為協助其父母來港,港府可考慮協助他們申請簽證,減少因為地理和簽證問題,阻礙父母看望無法離院的子女,避免嬰孩最終被遺棄。他期望新建的兒童醫院,可以為長期不能離院的病童,作出長遠轉院支援策劃。

醫生﹕照顧成本「天文數字」

對於照顧這班殘障嬰兒的成本,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以「天文數字」形容。他舉例,一個嬰兒心臟手術,醫生費用動輒就要逾20萬,還未計手術室費用。嬰兒在轉送社福機構前,又可能要入住深切治療部、特別護理病房和療養院等,開支甚大。無論這些嬰兒是本地或非本地父母所生,公立醫院都要承擔照顧責任。他表示,本地私家醫院過往接受這些高危孕婦時,多會要求她們多付5萬至10萬元訂金,但現時私家醫院已經停止接收高危孕婦,令這些有缺陷的初生嬰兒往往會被送往公立醫院,而過往亦時有聽聞有孕婦在公立醫院產子後失蹤。

明報記者 談誦言 陳洛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