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笠原列世遺 鼓舞災後日本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6日 05:59
2011年06月26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正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繼將中國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遺產後,周五一致決定將日本東京都的小笠原群島評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小笠原是日本繼青森與秋田縣之間的白神山地、鹿兒島的屋久島和北海道的知牀之後,日本的第4個世界自然遺產。有日本官員表示,小笠原群島申遺成功,將有助經歷3.11巨劫後的日本人走出陰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今年5月高度評價了小笠原群島原生動植物豐富的生態系統,並建議列入名錄。聯盟當時建議日本政府立即採取必要措施,防止貓及山羊等外來動物被帶到島上,影響當地生態系統,到昨日宣布小笠原群島申遺成功。聯合國指出,小笠原群島擁有多采多姿的天然環境,孕育着大量物種,包括195種瀕危雀鳥品種,而當地也有441種原生植物,整個生態系統反映了進化過程。

195瀕危雀鳥 441原生植物

結果公布後,日本環境大臣松本龍認為,這對經歷地震海嘯浩劫及核事故的日本人來說,起了鼓舞作用。正身處巴黎的小笠原村副村長石田和彥得悉結果後亦向記者表示:「我即時哭了出來,這結果令首都東京擁有一個世界自然遺產,這在世上絕無僅有,意義重大」。

小笠原群島位於東京以南約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由約30座島嶼組成,有各種生物進化成長,故被喻為「東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進化論之父」達爾文當年就在加拉帕戈斯進行長期研究,建立動物進化的理論。群島主要可分為三大島群,包括父島列島、母島列島及婿島列島。

水域同列名冊 觀鯨團勝地

根據地質學家考究,小笠原群島約在4800萬年前形成,位於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帶之上。群島的地殼由火山活動形成,地質構造主要為玻安岩(Boninite)。島上大部分海岸線均十分陡峭,懸崖有50至100米高。群島周圍有大量珊瑚礁,具很高生態價值。群島上有黑林鴿(Japanese Wood Pigeon)及白額圓尾鸌(Bonin Petrel)等罕有品種雀鳥,而小笠原大蝙蝠( Bonin flying fox)更屬瀕危品種,1999年官方統計只餘約100隻。

由於小笠原是「海洋島」,島與島之間無陸路連結,令島上棲息着眾多稀有原生物種,如小笠原蝙蝠。獲評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群島除了包括島上面積6360公頃的土地,鄰近1580公頃的水域亦獲列入名冊,而當地觀鯨生態團更是名聞遐邇。小笠原群島上約有2400人居住,地域上屬於東京都,並由小笠原村政府管理。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被美國海軍佔領,到1968年才交還日本。

共同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