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洋專家指單車巡樹不智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8日 21:59
2011年06月28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沙田圓洲角公園旁塌樹奪命案,死因聆訊昨續審。海外樹木專家認為,康文署須在短時間內巡查40萬棵樹,以集體樹木檢測去巡樹屬合理,但批評前線員工培訓不足,而邊騎單車邊巡樹更屬不智做法。

加拿大樹木風險評估專家Dr. Julian Dunster昨繼續作供,指塌下的盾柱木有存在已久的大樹洞,康文署人員事發前未能發現屬不合理。代表死者蔡傑強(49歲)家屬的大律師質疑,署方每年每棵樹巡查最少一次,即代表數年來員工一次又一次失誤。

只見前排樹非常明顯異樣

Dunster坦言,他花了長時間研究,結論仍是「樹洞很容易被發現」,惟有樹洞不代表有倒塌危險,但該異樣應能引導巡查人員仔細檢驗,進而發現樹身大範圍的腐朽。他又批評,踏單車進行樹木目測不智,只能發現事發斜坡前排樹木「非常明顯的異樣」,他有份教授的培訓課程只會教授員工步行巡查,不會提議騎單車。

批前線人員培訓明顯不足

由於康文署須按發展局的指令,在4個月內巡查40萬棵樹,而全港樹藝師只得約200人,Dunster認為署方指派受過基本訓練的員工做簡單巡查,留意樹木的明顯異樣是合理政策;至於是否措施足夠,他以「世事無完美」拒絕評論,但前線人員培訓明顯不足,他們雖能發現異樣,但或未能明白背後所代表的樹木固有或結構問題,促政府加強培訓前線人員及認證樹木風險評估員。

對於塌樹造成的傷亡風險,Dunster指出每年平均有165人死於交通意外,而因為健康問題而身故的則有37,950人;過去10年本港有4宗塌樹奪命意外,相對風險較低。但他承認,香港每年有少於700萬分之一人因塌樹而死,較美國2000萬分之一的機率為高。

事主蔡傑強於去年6月14日,騎單車路經圓洲角公園旁疑被塌樹擊中,頭部撞擊地面身亡。研訊今續,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及港大教授詹志勇將會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

【案件編號︰CCDI524/10】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