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對新基因會否增強病菌的毒性和死亡率暫未有定論,防護中心和香港大學會繼續合作,調查和追蹤帶有新基因的病菌,會否令病人出現更嚴重的病徵,甚至增加死亡率。
變種增毒性未有定論
他指出,港大對引起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進行基因排序,發現有4.8萬鹼基對多了新加入的組段,懷疑與今年猩紅熱的傳播能力增強有關。防護中心分析了97株甲鏈,屬M12細菌株佔50株(即主流細菌株),中心進一步化驗發現當中70%至80%均帶新基因。即使在香港較不流行,只佔16株的M1型細菌株,部分亦發現帶新基因。
他說,懷疑感染猩紅熱的病人,應獲醫生處方盤尼西林類抗生素,作最少10天的療程。但他提醒前線醫生,應審慎明智使用抗生素,這對防止出現細菌耐藥性至為重要。在處方抗生素治療時,應考慮進行微生物測試,包括抗原檢測和細菌培植。如病人只有流鼻水,沒有發燒時,便不應以抗生素治療,除非臨牀狀况有變或微生物檢測顯示,對甲類鏈球菌呈陽性反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