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低息環境下,銀行除以高息吸納定期存款外,近期還積極翻用保障計劃繼續吸收資金,將住院現金保包裝到儲蓄計劃來銷售,部分表明不論投保人曾否索償,10年後保單終止時都會獲得100%保費回贈。雖然看上去不用花費一分一毫,仍能得到入院保障,但跟傳統住院現金保比較,一旦不幸需要賠償,保障金額實在有限,故要投保此類保費回贈的住院保,選擇數百元的低保費較為合理。
28歲陳小姐投保了匯豐的「保費回贈住院萬全保」,今年不幸因盲腸炎入院,須留院3天進行切除盲腸手術,共花費1.5萬元,但索償時才發現該份保險只提供每日住院現金保障,即每天1200元,合共3600元的賠償金額,而未有與一般「住院萬全保」有手術保障,並不能獲得手術費最高2萬元的賠償。
只獲住院現金保障 金額較小
其實,這點保單條款已清楚列明,陳小姐再發現自己的保單不足之處是,相比未有保費回贈的住院現金保,每日住院現金金額亦大相逕庭,傳統計劃提供每天最高2000元的住院現金,她的計劃只賠1200元。不過她每年投保的保費特高,每年供款1.34萬元,同一計劃的傳統住院保只收取4860元,前者保費足足貴了1.77倍。
這類10年期保費回贈的住院現金保賠償金額較低,保費相對很高,但仍吸引年輕一族投保的原因是,保費能在保單期滿後全數退還。諾康國際(Now Health)亞太地區董事總經理譚子雄稱,由於到期有保費回贈關係,銀行不能以本金作為保險的賠償,取而代之用保費的投資回報或存款利息作為日後的保單賠償,故該類保險的保費較昂貴,高於一般住院保1倍以上。
期滿後獲全數本金 保費較貴
要投保有保費回贈的住院計劃時,投保人應平衡各方風險,譚子雄建議投保前要考慮兩大因素,一是評估自身的需要,10年保障期滿後那筆資金會如何使用,二是當需要提出索償,了解幾多賠償金額才足夠,從而釐定投保額。
他並指出,30歲至40歲期間入院的機會少於一成,表示保單賠償機會也少於一成。不妨以此概率來假設30歲成年人投保,10年間只會住院1次,據香港保險業聯會的醫療索償數據調查顯示,2009年每宗私家醫院住大房的個案費用為2.44萬元,即表示10年來投保人有可能要索償2.44萬元,不過該筆醫療開支未能從保費回贈的計劃中賠償足夠。由於保費回贈的住院現金保賠償金額有限,選擇低保費計劃較為合理,每月保費供款300元,全期費用僅約3.6萬元,與入院一次的費用相若,相反若每月投保高於1000元,10年間保費共10萬元,期間保費未能生息或收取紅利,與有限的賠償金額比較,不太划算。
按醫療索償調查指出,2009年償付百分率為70%,平均每宗個案的賠償會見不足,現金住院屬於以實報實銷形式賠償的項目,投保人可利用認購多份保險,彌補保障金額不足,保費回贈的住院保也能發揮此一功能。
低保費計劃較划算
市面上多家銀行或保險公司有提供此類保障(詳見表),友邦保險及匯豐保險指出,若保障期內有否作出索償,保單期滿後也獲全數退還保費,保費並在10年保障期不會隨年齡而增加。
不過中銀人壽就未有相同條款,若曾提出賠償,最終只會取得總保費扣除已索償金額的保費回贈,不過若未曾索償,投保人能獲得額外已繳付保費8%的無索償獎賞。
明報記者 劉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