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債危機下,中國出口按年增長上月已急放緩至17.1%,內地港商及在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面臨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的考驗。當年有份倡議政府推出信貸擔保計劃,助中小企渡過難關的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舊事重提,希望政府再次推出金融海嘯時的特別信貸擔保計劃。「現在Cash is oxygen(現金就是氧氣),不要待中小企斷了氣才向他們輸氧氣。」
港府於08年底海嘯高峰期推出特別信貸擔保計劃,擔保總金額上限1000億元,每間中小企最多申請借1200萬元,政府提供七成擔保。截至2010年10月,壞帳率只有0.24%。
林健鋒說雖然目前出口數據仍有增長,但港商向銀行借錢已有困難。「銀行現在借錢,要看你的客戶是否靠得住,甚至睇埋客戶的銀行是否靠得住。若果你落貨後30天仍然還不到錢,就會立刻收遮。」他說若銀行及企業之間失去信心,惡性循環便會開始,企業倒閉潮便會成為事實。
內地出口 兩年來增長最慢
今年第3季環球經濟受歐債危機打擊,9月中國的出口增長放緩至17.1%,若不計農曆新年假期月份,則已是2009年底以來增長最慢,而一些港商在內地涉足較多的行業如玩具、鞋類、家具、時裝等出口行業,增長更慢於整體出口市場。
港府海嘯時推出的特別信貸擔保計劃,至去年底屆滿,改由金管局旗下的按揭證券公司提供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擔保年費約為貸款額0.5%至2.5% ,年初推出至今,只收到200宗申請,涉及6.9億元。
林健鋒說,近期外圍環境轉差,向按證公司申請擔保的企業已增加。但他指按證公司一來保費偏高,二來要銀行提交跟客戶詳細往來紀錄才審批,令銀行卻步。「很多銀行都反映不想向按證公司披露那麼多敏感資料,港府的擔保計劃沒有那麼多要求,壞帳率也是不到1%。」
若不推信貸擔保 盼按證減費
他說若港府認為暫時毋須重推特別信貸擔保計劃,那麼按證公司便須減保費,以及簡化審批的要求。
按證公司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一直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早前亦公布了4項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措施,未來會繼續聆聽業界意見。
有銀行家則指出,鑑於政府於金融海嘯後推出的特別信貸擔保計劃,屬「救急」措施,與按證公司推出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出發點不同,「按證公司要以商業原則營運個計劃,並非做慈善,要求披露的資料一定會較多。」
截至去年底,進出口貿易批發,連同運輸及倉儲行業,在港共僱用72萬人。08年至09年一場海嘯,捲走了這兩個行業6萬個職位。
今次歐債危機對本港出口界的打擊會有多大?林健鋒說可能會較海嘯時稍輕。「因為當年已經淘汰了一批弱者,留下來的實力較強。但正因為這些都是有實力的企業,就更應該要保住他們。」
明報記者 高志堅、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