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重手打擊備受關注的宏觀經濟數據泄密案,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兩名官員泄密罪成,分別被判監5年和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家保密局昨日聯合通報案情,指相關官員違反保密法規定,先後多次將尚未對外公布的涉密統計數據,泄露給證券業人員。4名涉嫌的證券業從業人員亦遭起訴。
《法制晚報》報道,被判刑的官員分別是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孫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伍超明。最高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李忠誠表示,今年2月,經有關部門調查後,北京西城區檢察院對案件立案偵查,並於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宣判。孫振和伍超明分別被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監5年和6年,兩人均未提出上訴。有報道指孫振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的秘書。
泄秘密級國家秘密224次
李忠誠透露,孫振於2009年6月至今年1月,先後多次將國家統計局尚未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27項,泄露給證券行業人員付×、張×等人。經鑑定,其中14項為機密級國家秘密,13項為秘密級國家秘密。而伍超明則於於2010年1月至6月,將其在價格監測分析行外專家諮詢會上,獲悉的尚未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共25項,向證券業人員魏×等15人故意泄露224次,所有數據均為秘密級國家秘密。
泄露了的宏觀數據包括國民生產總值(GDP)、消費物價指數(CPI)、消費品零售總額等9種宏觀數據。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杜永勝表示,每一次經濟數據泄露後,股市都發生異常波動,「在這背後有不公平現象出現」。
背後有利益驅動
近年來,外國傳媒多次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之前搶先報道中國宏觀經濟數據,自2008年來,路透社曾7次準確「預測」數據,引起輿論關注。
杜永勝說,案件背後確有利益驅動:有的透過和證券從業人員建立合作關係,利用證券機構從業人員指導其買賣股票、牟取利益;有的透過參加證券機構舉辦的一些活動,如講座、懇談會等,獲取高額講課費。但主要原因還是泄密者本人保密法制意識淡薄。
杜永勝表示,按照保密法規定,不僅要追究造成直接泄密責任人的責任,還要追究領導人員的責任。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絕不會網開一面,姑息遷就。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