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泰國曼谷水災觸發衛生危機,污濁的洪水冲破部分堤圍,污染食水,部分地區的居民投訴自來水變黃兼帶臭味。市民恐慌性搶購糧水物資,部分超市被迫實施糧水配給制,限制每名顧客可購買的糧水物品。首相英祿承認,目前最缺乏的是飲用水。有市民憂慮若水災持續,當地可能無水飲用。
水務部門表示,流經曼谷北部的空巴帕水道的堤圍上周崩決,洪水流入自來水的引水道,部分水井亦受污染。堤圍缺口現已修復,相信自來水水質可逐漸改善,但當局為了殺菌消毒而增加水中的氯氣,部分水利設施氯氣水平提高至國家標準兩倍,食水將無可避免有氯氣味。輿論憂慮,大量氯氣與水中有機物產生化學作用,會形成三鹵甲烷這類致癌物質。
氯氣超標恐生致癌物
政府警告,水浸地區可能停電,靠電泵取用自來水的民眾需儲存食水。有居民稱,暫時煲滾自來水飲用仍然安全,但憂慮若水浸持續,遲早連自來水也不可飲用。有居民考慮搬入酒店,確保獲得食水。世衛上周曾警告,泰國水災災區居民面臨由水傳播的疾病威脅,例如被真菌感染皮膚或被鈎端螺旋體病入侵,可導致發燒、頭疼、眼睛發炎,甚至黃疸病或腎衰竭等。泰國蘭實大學災難警告中心專家預測在最壞情况下,近湄南河岸的鬧市可能水深兩米(圖)。
泰國全國83個飲用水生產商,31個受水浸影響。在曼谷以北,部分飲用水公司的濾水廠水浸無法運作,7-11便利店在當地多個物流中心亦水浸,需另設補給線,令瓶裝水供應緊張。《華爾街日報》稱,部分商人以貨車運來瓶裝水兜售,半公升6支裝價格高達250至300泰銖(約63至76港元)。有發水災財的商人,躲在後巷與民眾討價還價。
瓶裝水商人發水災財
在「撲水」潮下,泰國飲料品牌Haad Thip股價昨急升6%。其他食物及日用品,包括白米、即食麵、尿片、奶粉、貓狗糧等亦成為搶購目標。大型超市Big C稱,現時物資需求是平時10倍,部分缺貨可能要1至3天才運到曼谷,該超市已實施「配給制」,每名顧客限購一包米和一盒蛋,廁紙亦不准多買。
超市限購1包米1盒蛋
泰國商務部表示,目前首要確保3類貨品——糧水(瓶裝水、罐頭魚、蛋、奶、蔬菜、即食麵)、日用品(廁紙、尿片、肥皂、牙膏、牙刷)及濾水設施或飲用水販賣機的入口供應,正放寬貨品進口限制,目標是一周內令外國物資應市。由於廊曼機場的物流中心只能處理一成消費品,當局準備增設更多分發中心應付需求,並加強監察是否有商戶趁機抬價。有商戶已準備由大馬、新加坡及香港入口瓶裝水,由中國進口蔬果,並從越南運來罐頭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