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盟能否推出具信服力的拯救計劃,備受質疑,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更直指,由於歐洲北部與南部經濟與文化環境差異太大,歐盟注定失敗。格老指出,歐元1999年成立時,其中一大設想是南歐經濟體會像北部鄰居那樣運作,但這沒有兌現,注重節儉的歐元區北部國家,反而需要補貼南歐民眾的過度消費;隨着南歐財政危機惡化,這種模式無以為繼,南歐的生活水準將顯著下降。
節儉北方補貼揮霍南歐
格林斯潘近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歐元區內部文化差異的影響被嚴重忽視。將不同國家的貨幣併成一體的唯一方法,是這些國家必須在文化上接近,例如德國、荷蘭與奧地利,否則它將無法繼續運作。」
格老本月7日便曾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歐元區危機不只是債務問題,而且關乎文化。他表示,歐元區北部國家歷史上一直是高儲蓄率、低通脹,因為其文化強調長期投資而非消費,但希臘和葡萄牙從2003年起儲蓄率就為負數,顯示他們過度消費。從1999年歐元誕生到今年首季,北歐商品和服務不斷淨流入南歐,變相補貼南歐人消費。
遵守《馬城條約》方可保歐元
格老認為,若想令歐元繼續成為有效貨幣,歐元區成員國必須嚴格遵守《馬城條約》的規定,問題是要改變一國文化,極不容易。《馬城條約》規定,歐盟成員國債務不可高於GDP的60%、財赤不能多於GDP的3%,但現時多個歐盟成員國均未達標。
歐盟本月中公布的《產業政策:強化競爭力》報告亦提到,東歐、南歐國家的表現普遍不如西歐、北歐。報告用3項指標檢視歐盟會員國的競爭力,包括勞動生產力、創新與官僚體制。勞動生產力領先的愛爾蘭、荷蘭、奧地利與德國,都是西歐國家,西班牙、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東、南歐國家得分明顯落後。在創新能力上,德國與盧森堡的創新型企業數目名列前茅,波蘭等東歐國家數目偏低。陷入債務泥淖的歐豬五國中,希臘、葡萄牙與意大利被企業家評為官僚作風最嚴重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