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署早前調查,發現逾九成男男性接觸者,口交時不會戴安全套。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牀副教授黃志威建議,私家醫生遇到男男性接觸者求醫時,應盡早提出抽取口腔樣本,以診斷病人是否患有淋病。他指出,早期性病或毫無病徵,盡早確診,可減低性病在男男性接觸者間的傳播風險。
專家倡抽口腔樣本
2007年曾有醫學報告指出,香港逾八成性病患者,只會到私家診所求診。黃志威指出,社會對性病患者,特別是男男性接觸者,仍有很多負面標籤。因此,不少病人求診時,刻意到較偏遠及從未到過的診所,以免被人認出,然而此舉令醫生難以提供適當檢查。
黃志威建議,私家醫生遇上男性性病患者求診時,應主動引導病人說出求診原因,例如是否有不安全同性性行為等。若對方是男男性接觸者,亦應盡早請他們接受口腔淋病測試,減少傳播性病風險。
長遠應檢討性病篩查制度
不少懷疑染上性病的「男同志」,未必會覆診,黃志威指出,男男性接觸者如有尿道炎,醫生亦應立刻治療,以免病人因轉醫生失去治療機會。醫生亦可主動提議為病人檢查肛門,確定對方有否受疱疹和梅毒等性病感染。
黃志威認為,政府長遠有必要檢討愛滋病和性病的篩查制度,以監察性病的流行情况,防止性病蔓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