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幾年已有不少醫生指出,慢阻肺病乃香港的第五大殺手,平均每日有4至5人死於慢阻肺病。醫療界估計,香港大約有10萬名慢阻肺病患者,只是很多人還未有進行肺功能檢查和治療。
由心出發 把患者當家人
慢阻肺病屬肺功能受損的疾病,患者往往因為呼吸系統包括氣管、支氣管和肺氣泡經長期損傷而引起氣管收窄,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及痰多咳嗽的病徵。由於初期的病徵與感冒相似,常令患者和部分醫生不大察覺,而延誤病情。到了確診時,病情可能已惡化至中度,甚至已嚴重至不能走路。慢阻肺病患者大部分為長者,大多在65歲以上。
至於睡眠窒息症患者,則沒有特定歲數,較常見為肥胖人士,估計約佔香港整體人口3%至4%。
李達英指出,經營這門生意,必須要由心出發(即有Heart),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家人般看待,而非硬銷。他們很多時更需要陪伴慢阻肺病患者一起出院回家。
醫院會聯絡好復康小巴,但尚健的職員仍需要兵分兩路。一方面,要有人帶同氧氣瓶,陪伴慢阻肺病患者出院,乘復康小巴回家。另一方面,亦要有人將氧氣機運送到患者家中。而後者不可以比前者遲,以免氧氣瓶不敷應用。當患者回到家中,尚健的職員就可以即時教他使用氧氣機。而尚健的電話熱線,以及上門送機、換機服務,亦需要一年365日24小時運作。
鄧慶麟表示,尚健未來將會和醫院合辦更多講座,更計劃邀請熟悉慢阻肺病和睡眠窒息症的醫生落區,為診所醫生開設講座。因為一般社區診所醫生接觸的病症會較簡單,未必會想到慢阻肺病和睡眠窒息症。而且,有些三十年前已經執業的醫生,讀書和實習時可能真的很少聽過這兩種病症。明年,尚健的7間分店都會重新裝修,在店內加設睡牀,以方便顧客試用氧氣機和面罩等。
李達英指出,尚健除了做生意,還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本地的慢阻肺病患者可以和歐美國家的看齊,擁有相當高的活動自由和社交生活,被社會接納。在歐美國家,慢阻肺病患者不但可以上街、購物,在戶外進行輕量的運動,甚至還可以上班、駕車!
推動社會接納患者
在這方面,香港社會的接納程度仍相差很遠。以他們所知,本地就沒有慢阻肺病患者可以一面吸氧氣、一面上班(辦公室工作是可行),除非是自己經營生意。
因此,由2000年開始,尚健就定期與香港復康會合辦「自由氧氣樂逍遙」活動,鼓勵和支持慢阻肺病患者參與社交活動,以及體驗適量運動,並希望喚醒公眾對此病的認知,接納和幫助患者重拾正常活動。
上月中舉行的第四屆,就有380多名慢阻肺病患者和家屬參與。當日的活動包括職業治療師帶領病情較輕微的患者練習「健身氣功八段錦」,還有藝人何守信出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