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小姐現年24歲,正在為「上車」及日後的進修計劃作準備。根據劉少姐的資料顯示,現時月入約1.4萬元,每月的家用3500元、車資約1000元及生活使費5000元,劉小姐每月可以儲蓄的金額約有4500至5000元。總資產約值10萬多港元,當中包括小量股票及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ibond),且無任何負責。從上述資料可見,劉小姐的財務狀况相當健康,且理財習慣亦相當值得讚賞鼓勵,但要在數年內憑一人之力同時「上車」及進修實有不少難度。
先進修有助加快置業時間
假設通脹調整後的投資回報為5%(即每年通脹調整前回報為10%左右),劉小姐每月儲蓄5000元,並於年尾才把6萬元加入投資組合內,劉小姐可考慮兩個方案。第一是先進修後置業,第二個方案則是先置業後進修。
方案一:根據資料顯示,劉小姐的總資產於3年後約可上升至30萬元(本利和),現時本港大學碩士課程學費約需30餘萬元。以目前情况看來,只要劉小姐作適合的投資,相信不難於3年內儲蓄到30萬元作碩士課程的學費。至於置業的問題,根據上述的假設及分析,劉小姐進修後將需要額外6年的時間去儲蓄一個約200萬元物業的三成首期(60萬元),即共需要9年時間分別完成進修及置業的目標。
方案二:若果選擇先置業,劉小姐約需6年多的時間去儲蓄首期,然後再需要額外4年多的時間才有足夠金錢進修,完成方案二所需時間約11年多。
從上述分析看,劉小姐要數年內同時「上車」及進修的可能不大,劉小姐需要慎重考慮將置業及進修分開進行,建議兩者先取其一,然後再作適當安排。從計劃所需時間來作比較,筆者固然鼓勵劉小姐考慮方案一,可以快兩年完成所有目標。除此以外,從另一角度來看,劉小姐應趁年輕先行進修,然後才從長計議「上車」一事。原因是年輕的時候吸收能力較好,且亦有助劉小姐提升競爭力,可有助爭取較高的薪金,對加快「上車」時間有幫助,或可縮短方案一的時間1至2年。不過,上述分析並沒有考慮到轉工的因素,需留意如劉小姐將來轉工後工資減少,將會延長計劃時間。
儲蓄計劃年期選擇多
筆者認為盡早建立儲蓄習慣對所有人均有利,亦有助對將來作更完善的準備,故十分鼓勵劉小姐盡早開始儲蓄。另外,考慮劉小姐的處境及投資經驗,筆者認為儲蓄計劃是較適合劉小姐工具之一。當然,坊間亦有其他工具,但筆者認為效率始終不及儲蓄計劃高。而且,現時市面上的儲蓄計劃選擇(包括年期選擇)十分多,除了銀行外,還有不少保險公司均提供儲蓄計劃,而且彈性高及選擇多,相信不難找到適合劉小姐的儲蓄計劃。
東驥基金 財富管理部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諮詢。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pslau@mingpao.com或kmchui@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