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土盟師奶輸了區選 贏了人生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3日 15:50
2011年11月13日 15:5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區議會選舉中全軍覆沒的一群。掛着打造「綠色生活網絡」旗號勇闖政壇,3名土地正義聯盟(下稱土盟)成員挑戰的,是過往鄉事派「必勝」選區——元朗新田、八鄉北和八鄉南,3人合共得票只有1800多張,落選可謂意料之內,但當其他政黨為區選敗陣痛定思痛之時,土盟候選人卻為彼此走到最後感到驕傲,直言已「贏了議題、贏了選民、贏了人生,怎會算輸?」

「最大敵人是自己」

挑戰鄉事派是一大突破,這次土盟參選的另一突破,是參選名單上加入了「馮汝竹」這個女性名字。50歲的馮汝竹,在區選中出戰八鄉南,一個從沒女性參選的男性主導選區。加入土盟之前,來自菜園村的阿竹本是「師奶」一名,在新界種田「湊仔」,不問政治,但經歷菜園村收地迫遷一役,阿竹認識「發聲」的重要,「若當日有區議員及早傳遞信息,諮詢村民意見,或許就不會發生遷拆一事,參選就是希望可以作為橋樑協助村民」。

以往面對官員只感敬畏,覺得他們高高在上,這個「師奶」參加過抗爭、選舉後已明白,「只要道理在我那邊,不怕理直氣壯,為自己和居民爭取到最後」。雖說是挑戰鄉紳,但阿竹認為,最大敵人「倒不如說是自己」,要落區拉票、與素未謀面的人士攀談,靠的除了耐性,還要有膽量,「你喜不喜歡的人也要接觸,試過比狗追,踩單車踩到腳軟也要堅持,不少村民其實需要有人和他們多傾談,了解他們的需要」。

逾700選票「證理念非空談」

馮汝竹最終獲得767票,是對手得票的四分之一,未能當選。有失望嗎?阿竹即時笑着回答﹕「沒有。」「我得到了700個人支持我的理念,有人面對面對我說『我撐你』,已證明我們的理念不是空談,是可行的。」對於區內需要處理的事務,阿竹數數手指已說出三四項,「區內有很多老人,不少行10分鐘路已經會感到辛苦,要他們外出看醫生更加可憐;八鄉以前的綠色經濟漸漸被忽略,村內的人也不會購買村內出產的菜……」

非原居民參選望保家園

這邊廂,馮汝竹因為菜園村加入土盟,另一邊廂,非原居民周振勤出戰新田區,源於居住地被肆意破壞。當日住在「明月山」骨灰龕場附近的周振勤,曾試過因保衛家園,母親被推撞受傷。他說,想改變該區的政治環境,「不一定要原居民當選」,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氣,「明明已在村內住了幾十年,以為有些人會不怕強權,但最終大家也像怕事似的,識了幾十年的朋友,可以在村口見到你就往村內跑」。

周振勤直言,事前知道「必定會輸」,早已欣然接受,獲得700多票,可謂「奇蹟」,當選對手的村長反而板着臉離開,「猶記得原居民本來還在唱『無敵是最寂寞』,但眼見我們的票也不少,當時立即靜下來」。

朱凱迪:不敢入村拉票

土盟在元朗區共獲得1800多票,除了馮和周,當中也有自嘲「落選區議員」的保育人士朱凱迪「大戰」新界鄉事派所得的「汗票」。社運人士從來都似「天不怕、地不怕」,但朱凱迪直言,這次要對抗兩名原居民,難免戰戰兢兢,「剛啟動選舉工程時,只可在西鐵站拉票,連村也不敢入,直至到最後投票當日,自己站在兩名候選人中間拍了合照,才發現自己行得這麼遠,旁人難以想像,原居民的權力有時可以很大」。

從捍衛皇后碼頭到抗議遷拆菜園村,朱凱迪說,議席從來不是他的目標,參選是為了衝擊「自動當選」的殘缺機制,「新田與八鄉,從不會有人講起『綠色』,部分選區連投票的機會也沒有,我們令地區議題由無到有,已經賺到了」。

明報記者 鄭穎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