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瑪嘉烈隔離病房 防感染成效勝威院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2日 21:59
2011年11月22日 21: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SARS後政府加強公立醫院隔離病房裝備。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威爾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隔離病房的空氣流通情况,發現瑪嘉烈因病房面積較大,以及換氣次數較頻密,預防感染的成效較威爾斯醫院好。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兩間醫院的隔離病房均符合世衛標準,不會評論個別研究。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教授許樹昌表示,醫護人員在治療患上呼吸系統衰竭,如非典型肺炎、H5N1禽流感、豬流感等患者時,往往需為患者插喉、或透過呼吸機協助患者呼吸,這些治療程序往往導致患者飛沫經空氣傳播,造成病房感染危機。

兩者均符世衛標準

根據世衛標準,隔離病房需具備負氣壓,以控制空氣流通的方向;病房每小時亦至少需要有12次空氣替換。許樹昌指出,研究後發現瑪嘉烈醫院的病房面積較大,每小時換氣16次;相對威爾斯醫院面積較小,每小時換氣12次,因此瑪嘉烈在預防感染的成效上,較威爾斯醫院好。但他強調,兩間醫院隔離病房均符合世衛標準,研究是為醫護界作參考,顯示隔離病房的面積及換氣頻率,可有助減低醫護人員在治療呼吸系統衰竭患者中受感染的機會。

專家籲醫護打流感針

許樹昌說,隔離病房只是其中一項減少受感染機會的設施,他提醒醫護人員在照顧患者時,應穿著防護衣物及口罩等保護裝備,又呼籲他們打流感針,「本港醫護打流感針的比例較外國低,原因是他們以為(工作期間)已做好防備,不用打針也可以;但流感主要在社區發生,如在乘坐公共交通上班期間,也有可能受感染」。

此外,許樹昌昨榮任首屆何鴻燊呼吸系統學教授。該教席由何鴻燊博士醫療拓展基金會成立,目的是加強呼吸系統和傳染病的研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