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惠譽:內銀未反映壞帳實况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3日 05:59
2011年11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政府矢言房地產調控絕不放鬆,但由此產生的風險或超乎預期。英國《金融時報》指,近日內地樓市風險已超出中國銀監會早前對銀行業壓力測試的範圍,顯示測試的假設欠嚴謹。另一邊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亦提醒,中央上一輪刺激措施將內銀當作政策工具,故現時的不良貸款(NPL)比率情况並不能反映這些銀行資產質素。

評級機構惠譽昨日認為,內地銀行目前的不良貸款率不能反映實際壞帳,因為中央政府於2009年後將銀行當作刺激經濟措施的工具,大量發放貸款,當中很多資產都有惡化的可能。分析員亦普遍認為,內地銀行現時有大量貸款以表外形式外借,例如數量以萬億元計的理財及信託產品(見表),這些都有機會成壞帳的另一黑洞。

大量表外貸款 恐成壞帳黑洞

另一方面,針對內地樓市對銀行的影響,今年4月銀監會曾要求各內銀,就樓價下跌對貸款資產進行壓力測試,不過,壓測詳情一直未對外公布。《金融時報》昨日引述一份文件稱,銀監會設定的情景為樓價跌50%及成交量減少30%。

然而,《金融時報》引述一名分析員稱,銀監的壓力測試內容欠周全,如忽略了樓市價量齊跌,作為抵押品的土地及物業貶值對銀行影響。「如果發展商樓盤賣不出去,地方政府土地流拍,很難想像在這樣的情况下,銀行能比開發商或者政府更擅長賣房或賣地」。報道引述一位分析員說。

英報:內銀壓力測試欠周全

壓力測試假定的樓市交投為按年減少三成,但官方數據顯示,10月份內地15個大城市的成交量已減少39%,全國範圍內,10月份成交量亦較去年同期減少11.6%,跌幅較9月份的7%擴大。

房地產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統計則顯示,過去一周(11月14至20日)全國35個城市中,9個城市的成交量按年降幅超過50%。由此可見,近月內地樓市成交量跌勢明顯加劇,超出了當局的預期。

剛退休的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曾於不同場合回應壓力測試時堅持認為,即使房價下跌五成銀行風險仍然可控,但市場普遍質疑這種說法。有外資券商分析員直言,「房價大跌五成,銀行怎麼可能會沒事?」他亦認為,一旦項目在建途中因發展商陷財困而「爛尾」,銀行即使手握土地作為項目貸款的抵押品,也無法出售套現。另一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假如房價下挫50%,不止是房地產貸款,內地整體經濟都會嚴重受挫。

明報記者 鄧亮、劉欣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