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各界對內地銀行壞帳風險的憂慮,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對經濟增長放慢的預期。近期各機構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測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勢將告別雙位數的時代,世界銀行最新亦分別下調了今、明兩年的GDP預測,今年由9.3%降至9.1%,明年由8.7%下調為8.4%。
世界銀行昨日發布最新一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指區內發展中國家因外需趨弱,增長勢將放緩,而在緊縮政策下,東亞各經濟體的內需也出現軟化。中國方面,報告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整,將對消費需求、銀行及地方政府造成影響。
仍可實現軟着陸
儘管如此,世界銀行認為,中國仍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可以在必要時放鬆貨幣政策,及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尤其是國內通貨膨脹已經見頂並漸趨回落。該行又認為,中國經濟仍能實現軟着陸。
此前中國經濟過熱,市場一直擔憂資金氾濫形成泡沫,但隨着經濟放慢、人民幣升值前景不明朗,熱錢有流出之勢。人民銀行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外匯佔款餘額較9月底減少248.92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是2008年1月以來近4年間首次出現。
《中國證券報》引述分析估計,外匯佔款的大降,或意味貨幣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上升。如果未來數月連續出現外匯佔款負增長,不排除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中國外匯佔款總額為25.49萬億元,有所按月減少。此前9月的新增額2472.63億元,8月更大幅增加3769.4億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