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德霖:擴人幣互換 未雨綢繆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3日 05:59
2011年11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金管局出訪北京,並與中國人民銀行續簽為期3年的貨幣互換協議,並把互換規模倍增至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金管局陳德霖指出,互換額度迄今雖從未使用,但隨人民幣FDI(外來直接投資)開通,未來一兩年本港人民幣資金或會趨於緊絀,情况和現時港元和美元資金情况相同,到時新協議便可發揮作用。

新協議取代於2009年簽署的20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根據協議,本港銀行可以在港取得人民幣資金,而內地銀行亦可內地取得港元,為兩地銀行提供流動資金。陳德霖指出,過去兩年本港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人民幣存款以至貿易結算額亦翻了幾番,規模不斷擴大,故互換規模亦有擴大需要。

雖然業界曾表達期望互換安排由單向變為雙向,銀行可把人民幣換成港元,解決目前人民幣既無出路,港元資金又短絀的情况,但陳德霖指出,隨人民幣循環機制完善,人民幣就會變得有出路。

去年曾啟動200億 未獲使用

去年10月,市場一面倒看好人民幣,令到人民幣離岸價格(CNH)高於在岸價格(CNY),高峰時溢價一度達到2.6%(見圖),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與上海人民銀行的平盤窗口80億元額度用罄,金管局當時首次啟動200億元的貨幣互換,以提供人民幣資金支持香港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金管局公布之後,CNH很快便回落至正常水平。

然而目前市况已經逆轉,CNH較CNY的折讓,在9月底更接近2%。市場人士相信,今次續簽的互換協議,以及本季中銀與上海人行的平盤窗口由硬性80億元的額度改為靈活處理,都是為了穩定人民幣業務發展,減低CNH與CNY出現較大差價的機會。

近期境外企業人民幣賣出較買入多,陳德霖表示,與人行會面時,亦有討論過相關情况,雙方代表認同,CNH更多的雙向變動,反映市場供應和需求,是自然及健康的發展。

續簽協議料為減離岸差價

陳德霖承認,互換額度於去年10月啟動後,並無銀行使用,「除了去年10月一段緊張時間外,香港銀行的人民幣頭寸都是充裕的,但我預計未來一兩年人民幣資金出路將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陳德霖指出,人民幣FDI落實將提升本港人民幣資金需求,「銀行屆時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頭寸就會時多時少,故備用安排是對香港穩定開發更多人民幣業務的信心保證。」此外,愈來愈多海外銀行利用本港銀行作為人民幣業務代理行,亦會對本港的人民幣頭寸起變化作用。

明報記者 李家欣北京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