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案5名事主大多受朋友游說而「落搭」,其中有64歲老翁不顧家人反對,在朋友數度游說下,用了約8.2萬元替自己及子女入股,直至女兒發現美國總公司網頁未有提及融資計劃,女婿稍後電郵總公司查詢,始悉「中計」。
女婿電郵總公司揭中計
64歲蔡姓事主2009年11月到內地工作,認識案中同謀蘇翠春。今年2月,蘇致電蔡聲稱「有好嘢益你」,指有美國公司開發將海藻變成石油的技術,可從中賺錢。蔡曾參加「發布會」,但因不了解該公司業務而未有購買股份。蔡亦曾與子女談及此事,子女均表反對。
蘇於4月中再致電蔡約會外出,指有關股價已大升一倍有多,蔡經不起游說,斥資4.2萬港元(即約3.5萬人民幣)以兒子名義購入一手。一個月後,她又稱股價再升需要「拆股」,再游說蔡再購入了一手。蘇於6月稱拆股成功並升值,蔡與女兒商量再入股。
蔡的女兒生疑,在美國總公司網頁未能發現有關融資計劃,遂透過丈夫電郵總公司查詢,總公司回覆指與涉案的公司沒有關係。到了7月8日,蘇再安排蔡氏一家去深圳,向他們介紹融資計劃,游說他們付出由2500至1.5萬美元不等作融資,但他們不為所動。
另外,美國海藻曾聘請數名職員,其中一女職員懷疑公司真偽,透過男友向總公司查詢,得悉被騙,遂於5月底辭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