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難免打擊本港經濟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4日 18:41
2011年11月24日 18:4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債危機沒完沒了,勢令本港經濟再次進入下行周期,金管局此時加強逆周期風險防範措施,無疑會削弱銀行貸款能力,同時增加企業融資的成本及難度。有學者認為,有關措施將令本港緊絀的流動性進一步抽緊,短期內對本港經濟及銀行經營均會構成負面影響,但在避免歐債危機惡化而令本港銀行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當局做法可以理解。

對於金管局要求外資在港分行貸款年期與資金來源匹配,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監管當局出於歐債危機及環球資本監管新要求下外資「班資回朝」,或令本港分行「缺水」的關注絕對合理。鑑於外資分行在港主要服務本國企業,相信當局有關舉措對本港整體經濟影響未必太大。

不過,麥萃才指,目前本港銀行貸存比率已逾80%,當局若提升銀行監管儲備水平,意味銀行可以放貸的空間更小。「銀行貸存比率接近頂點,以及內地貸款需求持續強勁,幾方面令本港流動性更加緊張,而金管局的措施會令市場流動性再緊張一點。」但他認為,若監管當局在逆周期時不採取任何防範風險措施,一旦歐債危機蔓延,後果會更嚴重。

不防歐債危機風險 後果更嚴重

信貸評級機構惠譽昨日發表報告指,本港銀行有能力抵禦歐債危機蔓延下、歐洲銀行由亞洲撤資的風險,因為港銀的資金來源較依賴英、美、日本、中國及新加坡,佔本港銀行體系總資產的17%,而來自西歐銀行(包括英國銀行在內)的資金僅佔8%。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