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需急縮 全面鬆綁機會增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4日 18:41
2011年11月24日 18:4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出口下滑、投資減速,市場寄望內需未來可擔負起經濟增長的重任,但近月愈來愈多的經濟指標卻令人失望。匯豐中國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48,再次低於50的興衰分水嶺,更是32個月新低。更令人憂慮的是,反映內需的新訂單指數大跌,顯示內地消費已問題嚴重。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坦言,經濟轉差,未來貨幣政策全面放鬆的可能性增加。

導致11月PMI急跌的元兇主要是產出和新訂單(見圖)。產出分類指數由上月的51.4降至46.7,創32個月新低;新訂單指數亦急挫6.9至45.7。但值得一提的是,期內出口訂單分類指數卻不降反升,由10月的52彈至52.3,由此可見拖累製造業收縮的因素主要來自內部需求。

出口訂單指數不降反升

PMI為反映經濟情况的領先指標,一般以50為分水嶺,高於50表明經濟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顯示經濟收縮。今年7月數字亦曾跌至48.9,並於隨後的8月及9月連續3個月處於50以下,10月才勉強回升至51,本月的初值又跌破50。

屈宏斌認為,PMI連續5個月於50左右徘徊,顯示宏觀調控的影響仍未完全傳遞到實體經濟中,預計未來數月工業生產總值增幅,將進一步由早前的13%回落至11%至12%。他又擔心,現在的製造業收縮情况或只是反映緊縮的效應,環球經濟雙低衰退對出口的衝擊尚未體現,故下一步當局或又會將重心由抗通脹移向保增長。

匯豐:現數據恐未反映環球衰退

昨日公布的PMI中另一個現象是,反映通脹走勢的出廠價格及投入價格分類指數按月急挫近10,回落幅度大大超出預期。

屈宏斌相信,若通脹降溫的步伐加快,當局為力保經濟增長或會擴大定向寬鬆範圍,貨幣政策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亦增加。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前日亦表示,在控制物價上漲已經逐漸淡出調控首要目標後,年末兩個月應適當放鬆緊縮力度。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市場一直認為匯豐統計的PMI樣本規模偏小,且偏重出口企業,另外季節性調整亦因為指數歷史較短欠準確性,故其走勢未必能代表中國經濟的全貌。官方統計的PMI數據,今年7月及8月間亦一度跌近50的分水嶺,但一直未跌穿過50。

至於宏觀政策,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雖然認同正邁向寬鬆的方向,但就認為代表進一步放鬆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快明年1月才會下調。該行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本月及下個月仍由3000多億元央票到期,加上12月或有更多財政寬鬆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故年內並不適合放鬆貨幣政策,另外當局也需要更多的誘因才會釋放政策轉向的信號。

明報記者 鄧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