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澳洲開徵採礦稅通過最重要一關,下議院昨通過向大型礦業公司徵稅30%,新稅針對鐵礦石和焦煤兩大非再生能源,預料可於明年中實施。由於澳洲七成以上鐵礦石出口中國,部分中資更投資澳洲礦業,新稅勢對中國不利,在澳洲擁有煤礦及鐵礦石業務的中信泰富、兗煤及亞太資源等將首當其衝。中信泰富昨對澳洲下議院的決定表示失望。
澳洲執政工黨少數派政府,憑藉4名獨立派及綠黨議員支持,昨以73對71票的些微優勢,在下議院通過向每年盈利超過7500萬澳元(約5.68億港元)的大型礦業公司,徵收30%「礦產資源租賃稅」。有關法案可望於明年初在工黨及綠黨控制的上議院通過,明年7月1日起實施,預料首3年稅收可達840億港元。澳洲政府聲稱,計劃以新稅資助西澳及昆士蘭等礦區興建基礎設施、為小型企業提供稅務寬減,並強制企業增加僱員的退休金供款,使礦業的豐厚盈利惠及全國。
徵稅30%中信泰富表失望
新稅扣除各省政府對礦業徵收2%至10%不等的稅率,以及扣除礦藏勘探、開發等費用後,實際稅率約22.5%。以擁有澳洲多個煤炭項目的兗州煤業(1171)為例,去年在澳洲產量達1202.9萬噸,佔其整體原煤產量近25%,以每噸徵稅22.5澳元計算,兗煤需繳2.7億澳元(約20億港元)稅款。兗煤近年透過收購,在澳洲大展拳腳,位於當地的海外煤炭產量可望增至每年2000萬噸,令澳洲成兗煤的主要能源基地之一。
兗煤恐須交20億稅
至於把澳洲磁鐵礦項目投產日期多次推遲的中信泰富(0267),昨亦對澳洲政府決定把公司計劃開發的鐵礦石資源,納入新稅徵收範圍,表示失望。中信泰富正於澳洲開發價值395億港元的Sino Iron項目,預計明年中起,每年可出產至少600萬噸磁鐵礦球團。但磁鐵礦是低等級鐵礦石,需要加工才能出售。磁鐵礦企業曾期望澳洲政府能考慮到生產成本高昂,免向磁鐵礦徵收新稅。
除中資礦業投資者,倚賴進口鐵礦石的中國鋼鐵業,亦面臨澳洲礦商轉嫁稅收成本。中國鋼鐵行業粗鋼年產量目前達6億噸,佔全球總產量44.3%,是全球第一。但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只有3%左右。很多鋼企甚至處於虧損邊緣,不時以檢修為名停產,單在10月已有17家鋼企停產檢修。新稅對鋼鐵業影響將難以估計。
打擊中國鋼鐵業
分析家指出,各國出於保護礦產資源,加重資源稅將是全球大勢所趨。中國作為資源消耗大國,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對傳統資源、傳統產地的依賴。內地分析期望中國轉戰非洲礦業,突破澳洲壟斷。事實上,澳洲政府去年已計劃加重資源稅,時任總理陸克文擬向礦商徵稅40%,被必和必拓及力拓等西方礦業巨頭發動宣傳戰,抨擊新稅打擊澳洲經濟,令陸克文在民望低迷下被迫讓位給副手吉拉德。今次調整稅率,澳洲政府曾與「兩拓」等反復磋商,被視為吉拉德政府重大勝利,有助工黨後年尋求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