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社運樂團 欣賞港80後抗爭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7日 21:59
2011年11月27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四晚上,在「佔領中環」的群眾中,多了兩名台灣「農村武裝青年」的身影。他們以音樂為「武器」,透過歌聲替台灣農民發聲。主音兼結他手江育達,兩年前來港時看到年輕人為菜園村抗爭深受感動,又認識了一班本港社運人士,他坦言,與香港相比,台灣青年同樣不認同政府很多政策,卻沒有香港「80後」的團結,「台灣人會聆聽你想表達的,但未必願意親身參與,為社會不公抗爭,能夠有這夢想的人,很好」。

「台灣人會聆聽 未必參與」

一個「白米炸彈客」,促成了江育達(阿達)組成的3人樂團「農村武裝青年」。2003年,農村青年楊儒門在台北17次放置爆炸品,上面貼上「反對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等字條,要求政府關注開放稻米進口對台灣農民的影響,最終被捕。在台灣打工賣樂器的阿達,深被楊的「勇氣」吸引,「雖然放炸彈不合法,但反映了市民不滿到了極限,若不發聲,只會繼續被欺壓,之所以稱為武裝青年,是對他的一種敬仰」。

走遍台灣 歌聲訴鄉郊問題

過去4年,阿達與「拍檔」俐君和阿展走遍台灣各地,用歌聲向民眾訴說鄉郊問題,聲援農民抗爭,更出了幾張唱片。他說,台灣農民面對的問題,除了農作物被外國入口貨「壓價」,近年政府和發展商更大量徵地,農民生活愈來愈困難,問題與香港菜園村和新界鄉郊相似,「同樣是小市民被欺壓,家園被破壞,久而久之自然有人想反抗」。

台農面對問題似菜園村

31歲的阿達全職辦社運樂團,相信音樂感染力大,雖然偶爾靠商業演出掙取生活費,但主辦者必須讓他們唱自己創作的抗爭作品,「無論怎樣,都要養活自己,才能做喜歡的事」,「20出頭才最無憂、最敢追尋夢想,這很值得人欣賞,到有了生活顧慮,能夠堅持抗爭,就更難得」。

眼看香港一眾年輕人「佔領」商業區,阿達坦言很能夠理解,「就好像台灣一個大學畢業生,打一份寫字樓工,薪水只有約5000港元,租金已可能用了2000,與港人相似,其實就是資本主義走到盡頭一個平頂,市民不滿到了頂點,才會有這樣的表達」。

明報記者 鄭穎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