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洲國家信貸「降級」風暴持續,繼葡萄牙及匈牙利的債券跌進垃圾級別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亦下調比利時信貸評級,指該國無政府狀態已持續500多日,加上政府債務高企,故決定降級。比國6大政黨昨日緊急談判,就2012財政預算案達成協議,但分析指,這也無法避免國家借貸成本急升的惡果。
標普周五把比利時的長期主權信貸評級由「AA+」下調一級至「AA」,屬標普第三高評級,評級展望為負面。標普指出,比利時國內銀行業問題、經濟增長減速、政府債務高企及國內的政治困局,均是降級的原因。
自2010年6月的大選後,比利時一直處於無正式政府狀態,至今已經超過500天。受標普降級影響,比國6大政黨昨日進行緊急談判,商討明年如何削減113億歐元政府開支,終為爭拗多時的2012年財政預算案達成協議。不過,比利時Degroof銀行經濟師勒當(Philippe Ledent)稱,「比利時仍要付出更高的借貸成本,因為信貸評級已遭下調」。
今年上半年比利時經濟增長達3%,一度令外界以為雖然新政府無法籌組,但仍可以對歐債危機「免疫」。 不過,比利時第3季經濟陷入零增長,令這一願望落空。標普認為,比利時政府債務水平到今年底將達GDP的93%,並預計債務水平可能進一步升至100%。此外,由於受到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出口佔八成的比利時經濟將可能受到外部需求萎縮而進一步放緩。
歐盟擬放棄私人債權人加入ESM
另一方面,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出,歐盟可能放棄要求私人債權人參與歐洲穩定機制(ESM),承擔歐洲主權債務的損失。德國一直要求私人債權人參與ESM,避免所有債務問題由納稅人解決,變相資助銀行投資高風險債券,但歐盟大部分政府均反對有關建議,認為會為區內金融業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ESM將在2013年會正式運作,預計規模達1萬億歐元,並取代現時的歐洲金融穩基制(EF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