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在本欄曾建議,跨景貿易的兌換窗口額度應彈性處理.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周在北京指出,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本季與上海人民銀行平盤的兌換窗口上限原設為80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是由於本季賣出人民幣的需求較大,人行可以彈性處理兌換額度,即不受額度的限制。當局不一定跟從硬指標,兌換窗口是輔助性質。
我認為這對貿易結算的兌換安排是一個健康的發展。從9月底的經驗所見,如果兌換窗口一度停用,離岸人民幣匯價有可能大跌,跟在岸人民幣匯價出現大幅折讓。彈性處理可以降低這一個部分的風險。
沽人幣需求大 可放寬兌換額度
另外,人民銀行和金融管理局,貨幣互換協議為三年,其規模增加了1倍,從以前的2000億兌2270億港元,到4000億兌4900億港元。請注意新的交換率是在1.225,比09年定的1.135高。這樣的安排是正面的:
(1)通過這個安排,金管局將有一個更大的人民幣資金備用來源,可以應付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突如其來的超額需求,雖然商業銀行仍很少敲金管局的門,只會視之為最後的手段。連同擴大的清算行額度,互換安排將有助於確保潛在的人民幣供應,減少跨境貿易結算的不確定性,並加強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的作用。
(2)人民幣的潛在供應較大,可能有助於未來的在岸和離岸匯率之間的差距縮小。在去年的12月,金管局宣布,為跨境貿易結算通過與中國人民銀行的掉期安排200億元。當時市場馬上有反應,縮小離岸與在岸的差距。通常接近財政年度結束時,企業可能會為粉飾門面之故,年底時人民幣的需求一般較大。
(3)有更多的人民幣供應,金管局本身可以投資在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分散其投資組合的品種。這也是適時的,因為中國正發展其國內的債務市場。
外圍形勢不明 人幣升值放慢
近期,海外人民幣沽盤大,部分原因是之前的信用狀到期,企業要賣出人民幣換成美元,令人民幣匯率出現逆轉的發展。事實上,第4季在岸的人民幣出現停止升值之勢,令人憂慮人民幣升值放緩。這可能是北京對當前國際形勢不明朗的反應,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勢頭下,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速度,有可能放慢了。
楊宇霆
ANZ 澳盛銀行 大中華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