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慧雅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目前而言,買地產股是比買物業吸引。想深一層,這觀點背後是有着一個更深的問題,就是地產股是否物業的替代品?在理論上,這說法應是可以成立的。但在實際層面上,情况又好像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這兩類資產牽涉的人和資金是不大相同的。參與本地物業市場的主要是本地資金,但股票巿場的資金卻是來自五湖四海,而且是以海外資金為大。 在這情况下,物業資產的價格跟股價的表現是可以相當不同的。在短期而言,股價可以一日出現逾10%的波幅,但物業價格不會以這樣的幅度變動。若說長遠而言,地產股的表現應與物業市場的表現有不少關連,慧雅相信這是有根據的。不過,事實亦是這兩者的差額在近年不斷擴大,而且在理論上,我們不可以說差距不可以再擴大。
股市靠外來資金
歸根究柢,香港和亞洲股票巿場的一大問題是甚為依靠外來資金,但外國資金卻視亞洲為一高風險的巿場,近日歐債和意大利出現問題,港股的跌幅是冠於其他巿場,顯示環球資金流向對港股的影響。 基本上,慧雅認為本港的基本因素不是那麼差,但外來的資金卻是將這裏當是提款機和「搵食」的地方。長遠而言,香港可能是要有多些對中國和香港有一定長遠承擔和認識的資金進駐,本地巿場才可較健康地發展。不過,無論怎樣,慧雅認為目前本港地產股的估值,是反映了外國資金對不熟悉的金融資產的「信心危機」和對本港以及本港物業市場的前景看得頗悲觀。以慧雅之見,長線投資者應視之為一機會。
施慧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