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杉中創建手套王國之路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9日 05:59
2011年11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手套大王」陳杉中,讀法律出身,被分配到中級法院、再被派至中信的國際金融投資企業工作,因而認識了手套這門工業,因緣際會下海,變身廠家,採用日本最先進機器生產的無縫手套,短短20年其手套王國成為手套行業內的第一個馳名商標,並獲國家標委會授權,由其指定手套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陳杉中下一步的願景是從原來的傳統製造業、粗加工,進行轉型升級、創新突破。要在河南省選一個城市做一個中國手套城——世界手套之都。

陳杉中:我最初是一名律師,被分配到中級法院時先到人事局報到,人事局有個財科長,說這時寧波開發區需要人才,想把我調配過去。3個月到了,中信公司的處長和人事局的財科長一起到法院找我,想請我加入中信的國際金融投資企業,起薪點是140元,年終獎金有2000元,第二年就可以分配到房子,條件在那時算很好。

法律系出身 獲邀到中信金融工作

中信公司當時屬非銀行金融機構,是對我們國家正牌的金融銀行機構的補充。我們主要辦理計劃經濟外的貸款,有很多廠家向我們借錢。大概1991、92年時,有一家企業找我們,他說想貸款做手套。我說什麼手套給我看看,一看這手套是新產品,用了日本的新技術,是指尖無結頭的無縫手套。

過往市場上的都是套手指頭的手套,手指頭本來很敏感,但套了以後就不敏感,難以做細活。以前我們製作衣服時將兩塊布縫起來,當中會有縫,不好。後來日本人就發明了機器將兩塊布整片連接,沒有接縫,這種機器非常昂貴。我一看這是朝陽產業,感到前景很好,就想自己今後可能會從事這行。

後來遇上下海大潮,我最後也下海了。不過當時也搞不起手套,因為一台機器需要幾萬美元,而沒有50台機器不成規模。我哪有這許多錢?所以我下海先從事其他行業積累資金,還曾到深圳去打工,做貿易,也就是長途販運。積累了資金,我就進入手套行業。

手套廠以貨抵債 順勢涉足手套業

開始時是一家手套企業向我借錢,許諾給我30厘至40厘的利息,很吸引,我就同意了。我資金不夠,就去銀行借錢,我有信用,因為我曾在銀行工作。我向銀行貸了款再借給那家企業,賺了點息差,但最後他卻無法還清債務。我倒覺得沒關係,因為我已經喜歡上這個產業了。我就接受了他用手套抵債,我再拿去賣,賣出了市場和客戶來。機會到了,我馬上成立一家公司,要有自己的設備、工廠。

預視圓匯下跌 決定以日圓買機器

我買設備的方式與眾不同,我將兩家賣家同時請來,都是日本公司。我對他們說我只能選其中一家。第一家說以美元計價,給我打九折;第二家說以日圓計價。我曾在中信工作,懂得分析貨幣行情。1995年時,日圓兌美元最高曾升至79:1,是歷史上最高,我就判斷日圓一定會跌,所以我要求以日圓計價,他們都接受。

由於日圓過往不斷升值,日本出口困難,所以兩家公司給我競相降價,爭奪我們這筆生意,並提高信用值——我一年後才需付錢。這等於沒有投入任何資金,卻擁有了設備。

及後,日圓果然大跌,最低時跌至146日圓兌1美元,但那時一年期限還沒到,我就等下去。後來日圓回升,升到125日圓兌1美元時我便償清債務。相比原本的匯價,我還是賺了很多。

這有運氣因素,那時日圓跌幅甚大,一是因為神戶大地震,二是因為美日汽車貿易摩擦,美國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總的來說,首先我賺了匯率差價,然後賺了一整年利息,並享有折扣價。三項優惠加起來,別人本來要十幾萬人民幣買一台機器,我以4.5萬元買入。

那時,中國沒有一家手套工廠有那麼多設備。而我們一下子擁有200多台,可謂手套行業的「波音747」。那些機器是全自動的,靠電腦操作;日本人的設備技術先進,可以使用30年不壞。而我經過這些年的經營,擁有了市場與客戶,機器一運作,錢就賺來了。我同時也做外銷,因為這手套是日本人最喜歡用的,而相對日本同業,我們工資便宜,有成本優勢。不過我們的外銷比率太大,一度達六七成,金融風暴一來,我們便飽受打擊,這令我們矢志開發更大的內銷市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