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明報專訊】「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自1978年開始由香港電台舉辦,亦為歷史最悠久的電子傳媒頒獎禮。由於港台不受商業贊助或其他傾獎、歌手免費做音樂會等種種因素左右,故一直獲認定為最客觀反映樂壇的頒獎禮,同時亦見證不少樂壇巨星起落。 不過,為何港台頒獎禮「愈做愈縮皮」?去年更發生東亞、英皇兩大唱片公司聯手杯葛,拒絕讓歌手領獎,令港台頒獎禮重要性銳減。
最初,港台頒獎音樂會在酒店內頒獎,其後因為獎項增多,而且受行內重視,故改在新伊館舉行,之後更進軍紅館。不過,2003年開始製作費緊絀,要改在沙田馬場看台舉行,之後甚至試過在香港仔運動場、會展,去年更轉移到科學園舉行,寒冬之中,歌手在露天唱歌「凍到震」。今年,港台頒獎禮選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行,由於場地有限,故不招待現場觀眾。
獎項重視程度減低
2005年,政府曾以善用資源為由,建議港台停辦頒獎禮,雖然沒有停辦,不過規模愈做愈小。政府每年撥款「睇得緊」,港台為了繼續維持辦頒獎禮,絕不能超支製作,亦因為頒獎禮生態改變,既然唱片已非賺錢之途,只視為宣傳之用,所以歌手對獎項的重視程度已大不如前。不單止港台,無綫「十大勁歌金曲」今年亦放棄在紅館舉行,轉到電視城頒獎,只能慨嘆樂壇早已今非昔比。
文:娛樂組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