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跟進審計報告批評營養標籤執法不力,食環署表示,今年度起驗足1+7營養成分的食品樣本,會由往年只佔6%增至50%,署方亦會研究,向市民公布營養標籤失實的食品資料,以警惕違規商戶。
增中小店舖食品抽查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出席帳目委員會聆訊時表示,營養標籤去年7月起推出初期,為保障大部分市民買到的食品符合要求,食安中心的主要抽查策略是針對佔包裝食品市場約七成的連鎖超市,今年7月起食安中心抽查超市比率已減至半數,中型及小型店舖則有三成和兩成,抽驗合格率由上年度99.7%,降至今年度首4個月的99.1%。
對於審計報告自行抽驗70個食品樣本,發現六成營養標籤失實,食環署長梁卓文說,他們跟進化驗該42個「不合格」樣本中的40個樣本,當中18個驗出合格,22個有待澄清,故不合格率其實只有約34%。但食安專員陳漢儀承認,食環署督察往店舖抽食品樣本,是按「更表」指定的食品抽取,如當天只抽糖果餅乾,便不會看其他類別食品的標籤是否有問題。
應世衛指引規管奶粉
梁卓文說,食環署今年度雖與去年一樣,只抽500個樣本化驗核實其營養標籤資料,但多達50%會驗齊1+7全部成分,亦會詳細交代多少是驗了1+7,多少只驗1、2或3種營養成分。
就嬰兒奶粉目前豁免於營養標籤法,周一嶽指當局正因應世衛最新指引,制定規管奶粉營養成分細節,並重申政府一向鼓勵母乳餵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