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評級機構幹什麼?
就像銀行在批信用卡前會先查你的信貸狀况和紀錄是否良好,評級機構則是對國家、企業和金融產品,進行信貸紀錄調查,並按表現列出等級,供投資者參考。評級愈高,一般代表投資風險愈低。
■一個國家信貸評級被降,會如何受影響?
一旦某國評級被降,即意味投資風險增加,要吸引投資者繼續肯借錢(具體形式是購買該國債券),當事國就必須提供較高的利息回報(即較高債息)。以法國為例,若被降一級,一年要支付的額外利息開支便將達30億歐元。
■降級對市場衝擊有多大?
視乎情况,甚難預料。像去年希臘降級,就引發投資者重新思考歐元區其他國家債券是否穩陣,開始沽出風險較高的國債(如西班牙、意大利等歐豬國債券),令歐元陷危機。至於標普今年8月5日給美國降級,曾導致8月初仍高見萬二點的道指,急跌至8月10日的低於10800點,但現時道指已重返萬二點水平。
■評級機構可信嗎?
目前最有影響力的3間評級機構標普、惠譽和穆迪,都是美國公司,自金融海嘯以來,質疑他們是否持平公正的聲音正愈來愈響,皆因他們長期漠視美國次按債券的風險。法國等歐洲國家,最近屢斥3大評級機構在歐債危機上「煽風點火」,提出要加強監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