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環署昨首次披露花園街因違規而被檢控最多的排檔,1年被控30次,即平均每12日便收一張「牛肉乾」,但至今仍在營業。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直指罰則不足欠阻嚇力,商販只當交租,提議實行扣分制。另與會大部分區議員傾向試行「朝行晚拆」,甚至全數撤離排檔。
周一嶽認政府食署有責任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昨晚在行政長官辦公室facebook上承認,今次慘劇,政府和食環署也有一定責任,排檔最大問題是太接近住宅,或將火引入樓宇,「若這些風險仍不能排除,很難容許這些排檔持續設於此地!」當局會研究不同方案,包括朝行晚拆等。
油尖旺區議會昨午召開特別會議商議大火善後及排檔安排,食環署副署長沈鳳君昨日於會上表示,自去年底花園街火警後,已重整街道,將阻擋單梯樓宇出入口的排檔搬遷,而周三的大火後亦於花園街發出92張阻街告票。
她又指,當局已強調執法,於去年共針對花園街固定排檔發出516宗阻街檢控,而今年至11月已增至588宗,其中受控最多的排檔,過去一年共接獲30宗檢控。
商販罰款當交租 議員倡扣分制
身兼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在會上質疑食環署加強執法,但檢控效力有限,商販可能「罰款當交租」,提議實行扣分制,若商販隨時被吊銷牌照,就會自行警惕,若只靠罰款,商販只當交租,每天發告票也作用不大。他希望花園街實行「朝行晚拆」,「其他區都做到,有額外成本負擔都做到」,或嚴格執行3乘4呎的規定。
油尖旺區議員關秀玲提議,大廈外如有攤檔或雜物阻塞出入口,就算檔主不同意,亦應嚴加清拆。候任區議員黃建新更指出﹕「朝行晚拆是居民可接受的最低標準。」更大部分居民希望將排檔徹底搬離。惟主席鍾港武則對「朝行晚拆」有保留,建議可以試行,但非長久之法,除噪音問題,商戶存貨於住宅,「只是將一個大炸彈分拆成多個小炸彈,一旦住宅漏電便會再引發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