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屆30席工程界選委,有49人參選,當中多達11人為現職公務員,也不少是退休高官,包括前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麥齊光。有參選的公務員稱,期望下屆特首可以有長期的規劃方針,確保工程不會再次出現阻滯。泛民主派今屆只派出8人出選,處於弱勢,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指出,今屆選舉期又比上屆少了足足一星期,令宣傳攻勢受影響,估計可探訪的公司會減少一半以上,選舉形勢不妙。
公務員團隊也提爭普選
非泛民陣營有28人組成了「工程動力」團隊,當中包括9名現職公務員、私營機構工程師、工程師學會前會長等。他們在政綱中包括要求新特首定出2017年的特首普選終極方案,平衡城市發展和保育,尊重業界專業。
對於終極普選的模式,工程動員團隊成員梁廣灝稱未曾研究細節,但方案須符合《基本法》規定及市民共識。
工程界9052個選民中,約兩成為公務員,故今屆11名參選選委的公務員,有一定優勢。「工程動力」團隊成員之一、任職渠務署的高級工程師蔡俊明稱,多名公務員參選選委,希望下任特首可以有遠見及長遠發展的政策方針,令到香港的基建工程可以穩定發展,不會像過去般經常遇阻滯。
上屆選舉膺票王的黎廣德指出,上屆選委選舉有一個月時間拉票,今次只得3周,他認為政府刻意縮短選舉日期,對泛民不利,「我們不是靠組織性動員,反觀建制派不少是工程師學會前領導層,拉票比我們容易」。他又指現在努力安排探訪公司,但估計因時間太短,可以探訪到的公司會比上屆少一半。
他又擔心建制派使用魚目混珠策略,因為不少候選人均高呼普選和環保議題,因此普選工程連線在單張將焦點放在「絕不靠攏權貴」上,供選民識別。普選工程連線的政綱主打打破建制派壟斷局面,指若民主派在選委會被扼殺,特首選舉便沒市民聲音。
明報記者 周展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