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持續近一年的阿拉伯之春,正令中東權力天秤逐步倒向西方。聯合國人權專員稱,中東敘利亞反政府鬥爭持續近9個月,除導致逾4000人喪命,更有愈來愈多士兵變節對抗政府,敘利亞實際已陷入內戰,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保護當地平民,令外界關注西方陣營會否藉機照般對付卡扎菲的手段,以「保護平民」為由,向敘軍發動空襲。隨着敘國局勢惡化,當地中資企業安全亦響起警號,中國大使館已提醒華人加強防範。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周四就敘利亞衝突舉行緊急會議。來自南非的人權專員皮萊(Navi Pillay)稱,倒戈對抗敘國政府的士兵日益增加,「現時我會形容這是一場內戰」。她表示,自敘軍3月中旬起鎮壓示威,單是官方死亡人數便達4000,包括逾300名兒童;另有逾1.4萬人羈留,可靠資料更顯示實際情况遠甚於此。「鑑於敘利亞政府明顯未能保護國民,國際社會需要採取緊急而有效的措施,保護敘利亞人民。」
多月鎮壓4000死
敘利亞和伊朗在中東長期跟美國和以色列對抗。皮萊的言論,令外界關注這會否成為西方陣營軍事介入的口實,就像對付利比亞卡扎菲政權一樣,以保護平民免受鎮壓為由,在敘利亞設立軍飛區,發動空襲,變相為敘利亞叛軍助戰。
目前歐盟、美國、北約成員國兼敘利亞鄰邦的土耳其,還有現由沙特和卡塔爾親美勢力主導的阿拉伯聯盟,均宣布加強經濟制裁敘利亞。阿拉伯聯盟除宣布制裁敘利亞個別軍政要人,還停止與敘利亞央行的業務往還、凍結敘國政府資金,及暫停向敘國投資等。阿盟更擬於本月中起,暫停成員國往返敘利亞的商業航班。
俄運反艦導彈 助敘防北約
但中俄一直認為,制裁無助解決敘利亞衝突,更反對西方再度濫用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以「保護平民」的口實作出軍事介入,10月初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對巴沙爾政府的譴責議案時,中俄便聯手反對。路透社稱,俄羅斯日前已交付一批估值3億美元的反艦巡航導彈到敘利亞,它們足以「覆蓋整個海岸線免受從海而來的攻擊」。俄國還派遣3艘軍艦,進入敘利亞附近水域。俄國官方消息直言,此舉是要向北約暗示,莫斯科不允許以人道主義為幌子發起軍事行動。
在局勢動盪下,敘利亞大批老百姓為逃避戰亂,冒險越境往鄰國土耳其、黎巴嫩或約旦等。與兒孫逃到約旦的一位65歲婦人說﹕「我此前從未想過會是難民。(然而)炮彈就在頭頂亂飛。」她稱這9個月社會動盪,街上擱着屍體多天無人理,有商戶甚至會當頭槍殺纏着買麵包不去的平民。
中資員工居所遭襲擊
雖然中國大使館未有撤僑計劃,但已提醒華人逢周末假日盡量減少外出,加強防範。今年10月,當地一間中資企業的人員起居生活地,遭反對派武裝分子襲擊,幸沒釀成傷亡,但事件已為駐敘利亞中資企業的安全敲響了警鐘。目前在敘利亞的中國公民已由年初的逾2000人減至約800人,主要是中資機構職員。部分人已訂購機票準備回國,但如果阿盟實施停航措施,歸程恐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