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光伏業陷貿易戰 宜觀望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8日 08:00
2011年12月08日 08:00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12月初以6比0的票數,認為美企受中國太陽能電池傷害或可能受到傷害,同意展開所謂「雙反」——即「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預計最快在2012年1月,對是否對華產品徵收關稅做出決定。


中國商務部則強硬回應,對美國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深表憂慮。商務部希望美方能夠客觀分析,在光伏產業領域,美國部分企業競爭力不足的真正原因,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而影響雙邊正常貿易以及雙方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市場擔心,雙方在太陽能產業上的角力,勢將升級。


中國新能源產業最近內外交困,兩個最重要支柱產業,即風電和光伏製造業,均陷入產能過剩、需求走緩困境;光伏行業面臨「雙反」指控,風電行業龍頭企業華銳風電則被美國公司告上法庭,指其竊取知識產權。一連串新能源領域的系列顯示,新能源領域正成為中美最新的角力場。


遭美「雙反」調查

另一方面,內地光伏產業的寒冬來臨,在海外上市的內地15家光伏企業公布第3季度業績中,有12家出現淨虧損,就算沒有的三家企業——南玻、通威股份及晶科能源,其淨利潤則出現同比大幅下滑。中小企業生產情况更為慘淡,據報道,約半數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停產。


面對行業逆境,這些公司一方面削減開支,同時陸續向下游安裝太陽能裝置發展,以減少受行業嚴冬所影響。部分公司大幅削減資本開支高逾九成,以陽光能源(0757)為例,公司今年資本開支達5.3億元,但2012年資本開支預計將會大幅降至4000萬元。


市場對太陽能需求下降,固然是因為環球經濟不好,同時亦暴露了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惡性競爭、價格戰是必然的結果。從正面來看,光伏行業困境,每一次都會令成本下降,技術獲得提升,長遠來說有利光伏業的發展。可是,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不知有多少企業被淘汰。


面對外圍經濟不景氣,貿易糾紛可能升級,以及供求失衡,相信今明兩年光伏會進入嚴冬,投資者宜抱觀望態度,等待行業前景明朗。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