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當前最重大的教育課題,毫無置疑莫過於新高中學制全面推行。第一屆中學文憑試明年即將舉行,社會各界均表高度關注。新學制是香港史上前所未有的教育大變革,影響深遠。然而,最值得深思的卻遠遠超乎一次公開考試的結果。
關鍵問題是:我們離教改「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理想還有多遠?
究竟現階段中學推行新學制遇到什麼困難、教育局應提供什麼支援;這是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最近進行全港問卷調查的主要目標。
學校面對的五座大山
根據230位中學校長在問卷的意見,學校前線正面對新學制五座大山。以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他們一致認為下列5項問題確實存在,並應優先處理,所有評分平均值都在6以上:
第一困難是教師人手不足,現行教師編制追不上新學制下學校工作質量的急速變化,包括教學、評估、活動和學生輔導等。
第二困難是每班學生人數過多,超出教師課堂照顧能力範圍,未能配合學生學習需要,尤其因應較深的新課程。
第三困難是學生差異擴大。由於12年免費教育加上寬廣課程,學生能力和興趣差異嚴重擴大,對學生人數偏多的班級的學與教造成極大困難。
第四及第五困難都與校本評核有關。在新評核模式下,師生在兩年內需進行多科多項多個評核,程序愈變愈繁複,壓力不斷增大。教師方面以通識教育的獨立專題探究為最困難,學生方面則以同時應付多個科目的校本評核為最困難。
歸根究柢是結構問題
聯席會議問卷數據清楚顯示,面對新學制這五座大山,中學現正運用各種方法,包括實施分組教學、加聘額外人手以及增加財政負擔等,盡力地艱苦經營。隨着各項問題不斷愈趨嚴重,教育局所提供的一些有時限支援又即將屆滿終止,學校將更難維持新學制的正常運作,以至穩健的持續發展。
從系統分析,這5項最大困難都是結構性根本問題,而並非適應性過渡問題,必須從課程及考評制度設計、學校人手與財政資源編制入手。這些環環緊扣的結構性問題都是學校所不能獨自解決,急需教育局在系統層次上作整體調整。
真正落實新學制理念
根據調查結果,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向教育局提出以下建議:
•立即啟動教師編制的修訂,由2012/13年度開始分階段提高中學班級教師比例,由現時初中的1.7上調至2.0,高中的1.9上調至2.3;
•盡早開展新學制的檢討,就課程、教學、評估和資源配套等各項問題進行研究及改善;
•以30人一班的班級作為目標,逐步彈性降低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便教師能更有效照顧班內學習差異,優化課堂教學及班級經營;
•提供中學足夠財政資源,延長及常額化新高中有關津貼,並加撥其他特別津貼;
•優先協助學生組別較低或班數較少的學校,提高班級教師比例及增撥財政資源。
回到最初的核心問題:究竟我們離教改理想還有多遠?
答案就在目前,有待教育當局與學界共同努力,盡快落實。
作者是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新學制問卷調查統籌
關鍵問題是:我們離教改「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理想還有多遠?
究竟現階段中學推行新學制遇到什麼困難、教育局應提供什麼支援;這是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最近進行全港問卷調查的主要目標。
學校面對的五座大山
根據230位中學校長在問卷的意見,學校前線正面對新學制五座大山。以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他們一致認為下列5項問題確實存在,並應優先處理,所有評分平均值都在6以上:
第一困難是教師人手不足,現行教師編制追不上新學制下學校工作質量的急速變化,包括教學、評估、活動和學生輔導等。
第二困難是每班學生人數過多,超出教師課堂照顧能力範圍,未能配合學生學習需要,尤其因應較深的新課程。
第三困難是學生差異擴大。由於12年免費教育加上寬廣課程,學生能力和興趣差異嚴重擴大,對學生人數偏多的班級的學與教造成極大困難。
第四及第五困難都與校本評核有關。在新評核模式下,師生在兩年內需進行多科多項多個評核,程序愈變愈繁複,壓力不斷增大。教師方面以通識教育的獨立專題探究為最困難,學生方面則以同時應付多個科目的校本評核為最困難。
歸根究柢是結構問題
聯席會議問卷數據清楚顯示,面對新學制這五座大山,中學現正運用各種方法,包括實施分組教學、加聘額外人手以及增加財政負擔等,盡力地艱苦經營。隨着各項問題不斷愈趨嚴重,教育局所提供的一些有時限支援又即將屆滿終止,學校將更難維持新學制的正常運作,以至穩健的持續發展。
從系統分析,這5項最大困難都是結構性根本問題,而並非適應性過渡問題,必須從課程及考評制度設計、學校人手與財政資源編制入手。這些環環緊扣的結構性問題都是學校所不能獨自解決,急需教育局在系統層次上作整體調整。
真正落實新學制理念
根據調查結果,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向教育局提出以下建議:
•立即啟動教師編制的修訂,由2012/13年度開始分階段提高中學班級教師比例,由現時初中的1.7上調至2.0,高中的1.9上調至2.3;
•盡早開展新學制的檢討,就課程、教學、評估和資源配套等各項問題進行研究及改善;
•以30人一班的班級作為目標,逐步彈性降低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便教師能更有效照顧班內學習差異,優化課堂教學及班級經營;
•提供中學足夠財政資源,延長及常額化新高中有關津貼,並加撥其他特別津貼;
•優先協助學生組別較低或班數較少的學校,提高班級教師比例及增撥財政資源。
回到最初的核心問題:究竟我們離教改理想還有多遠?
答案就在目前,有待教育當局與學界共同努力,盡快落實。
作者是香港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新學制問卷調查統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