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料港癌症 三成煙酒引致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8日 08:00
2011年12月08日 08:00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林大慶向本報表示,純粹由基因引起的癌症不多,大概只有約5至10%,這些人士即使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仍無可避免患癌,但其餘八至九成癌症都或多或少與後天因素有關,確有機會透過健康習慣預防,例如部分人的基因會令他們易患肺癌,但只要他們不吸煙,仍可避過癌魔。


九成癌症與後天有關

林教授指出,吸煙、飲酒、少吃蔬菜、多吃高脂食物及癡肥等不健康生活習慣,在全球不同地區造成三至七成癌症,英國人的煙酒問題嚴重,今次研究指四成癌症由不健康習慣造成,「有可能被低估」。他說,本港吸煙、酗酒及超重問題都不及英國嚴重,估計本港少於四成癌症是由這些不健康習慣造成,相信約兩至三成癌症由吸煙引起,另有不足一成癌症由飲酒引致,但近年酒稅降低,飲酒風氣可能逐漸盛行,令飲酒致癌的風險增加。


林大慶指出,長期飲酒可導致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甚至乳癌。肥胖也是導致乳癌的因素之一,脂肪過多會影響荷爾蒙分泌,造成乳癌,本港愈來愈多人自小有肥胖問題,造成健康隱患。至於少做運動、多吃紅肉、少吃蔬果,食物纖維不夠,令食物留在腸臟太久,積聚毒素,可引致大腸癌。


肺肝癌機率減 腸癌趨增

要減少患癌風險,便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林教授指出,無論是煙草、二手煙或酒精,都與放射性物質一樣,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大量飲酒會傷肝致癌則毋庸置疑,因此戒除煙酒是健康的關鍵。肝炎病毒也是「第一類致癌物質」,這病毒在中國人社會常見,傳染途徑包括嬰兒從母體感染,雖與生活習慣無關,卻可透過注射疫苗防止病毒感染下一代,而肝炎帶菌者亦不應飲酒,避免肝硬化,演變成肝癌。


林教授補充,香港整體的癌症發生機率在近20至30年間下降,例如肺癌和肝癌的機率減少,但個別癌症如乳癌、前列腺癌及腸癌則增加。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