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包浩斯劇場展魅力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9日 15:00
2011年12月09日 15:00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007年舊灣仔街市面臨清拆時,香港曾出現一陣Bauhaus(譯包浩斯或包豪斯)熱潮。在香港,任何熱潮都只有一陣子。但Bauhaus不是一個潮流,它不單是種建築風格,還是一所藝術和建築學校,1919年由建築師Walter Gropius在德國創辦,倡議透過大量生產、工藝,改變和提升大部分人類的生活。時至今日,Bauhaus仍然影響全世界的設計與教育。
「不少人對Bauhaus的印象,都是那種很簡約很幾何的設計風格。但其實,Bauhaus出了很多設計師,風格不能一概而論。要談Bauhaus,我們認為,Walter Gropius在創校時發表的宣言,才是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東西。」進念製作的《包豪斯的建築設計宣言》,是一個人偶加上電子的音樂劇,由陳浩峰和黎達達榮聯合導演。陳浩峰說﹕「我們相信,大部分人對宣言其實不甚認識,所以這個演出,我們盡量避免加入個人看法,所有材料基本上都是來自宣言本身,由節目結構到歌詞到舞台整體設計……」
生產優質實用產品
Bauhaus一詞,可以拆解為「建築」(Bau) 和房屋(Haus)。宣言起首提出﹕「創作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築」,即是,人可以通過建築,去體現一個群體,包括建築師、藝術家、工藝師等如何不分階級地互動合作。其學校踏出了第一步,透過結合藝術與工藝教育,除希望把藝術家與工匠之間的界線抹除,也想生產出一些優質而可被廣泛使用的產品,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因此除了課堂,學校還設有不同生產線,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工作,落手落腳製作產品向外發售,從中了解實際的生產過程。
除了建築和產品設計,Bauhaus的劇場製作,是另一樣較少人留意的現代藝術經典。他們當時做很多人偶劇場,陳浩峰解釋﹕「工業革命之後,社會出現了大量工廠和機械,然而大眾普遍對機械的感覺蠻負面。Bauhaus的人便想,何不試試把感情灌入機械,令整件事變得好玩活潑。」一眾模仿機械動作的人偶由此而生,讓學生們實驗一下機械的生命。《包》劇今次選了兩個外形特別的包豪斯人偶,一個貌似玩具,另一個是機械人教師,以呈現當時師生們對機械的好奇。
拆開執位 重新認識
對任何殿堂級之作致敬,創作人經常面對兩難﹕應該hold住幾多原作?加幾多自己的創作?陳浩峰和黎達達榮,今次直接把很多Bauhaus的作品放上舞台,除了人偶,以及陳浩峰利用宣言的文字,重新剪接而成的歌詞,還有海報、平面設計 、建築物等,拼貼出不同的舞台視覺效果。 其中,黎達達榮設計了一段包豪斯平面設計錄像,把數十張Bauhaus風格的海報畫面拆開,重新執位,提供一個新角度去刺激觀眾的設計思維,讓他們重新認識這個二十世紀初Bauhaus的設計理想。
◆《包豪斯的建築設計宣言》
日期﹕12月9、10日 晚上8:00
12月10日 下午3:00
12月11日 下午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160、$280
查詢﹕www.zuni.org.hk
文﹕陳立怡
圖﹕進念.二十面體提供
編輯 羅慧茵
美術 Kenji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