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為刺激經濟而推出貨幣寬鬆措施,更藉大興土木及基礎建設,以刺激經濟復蘇。上年尾歐洲債務危機漸淡化,美國也未有推出QE3措施,令基建股出現調整。近期才稍為止跌回升,基建基金今年的投資亮點何在?首域投資全球基建投資主管麥文爾(Peter Meany)表示,美國經濟數據錄得改善,加上歐債危機的憂慮紓緩,以及中國放寬貨幣政策,均有利基建企業前景。
麥文爾表示,基建分類股包括港口、收費公路和水與廢料等行業表現領先,主要受惠於經濟數據改善和歐債危機的憂慮紓緩,機場和電力與燃氣股則表現疲弱。近期上市基建公司的業績不俗,使管理層對增加股息更具信心。他認為,增派股息反映基建公司的財政狀况強勁,業務模式足以抵禦歐洲經濟衰退。
基建公司增派息 反映財政強勁
上年市場整體缺乏增長,已發展國家卻由於經濟緊縮措施,以及有關政府受其所持債務高企的因素所限制,市場預期今年已發展國家難以見到經濟增長。上年提供通訊設備的基建類別企業表現不俗,因當中有公司為iPad及iPhone提供服務。
麥文爾表示,今年可以留意與水電等有關的基建企業,這類行業可謂生活必須項目,市民在該等項目用量對短期經濟周期的敏感度較低。長遠也有結構性動力,例如都市化、貿易全球化及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均為其增長帶來支持。上市基建業規管或合約通常訂明其收費與通脹掛鈎,因而能對冲投資時面對的相關風險。已發展國家特別歐洲負債沉重,比較鼓勵私營項目建設或翻新基建設施,這對上市基建企業有利。
經濟敏感度低 看好水電基建企
基建的行業增長較少與經濟周期相關,所以基建基金適合目前經濟狀况。麥文爾認為,現時經濟增長偏低及通脹升溫的環境下,基建類別較有優勢。同時,每個國家也需要基建,提供該類大型建設企業多擁專門的技術,面對市場的競爭有限,營運利潤可觀及盈利增長對經濟周期的敏感度較低。
基建資產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普遍較低,這不僅指廣泛的股票項目,亦包括固定利息和現金,以及投資者可能作出的其他投資選擇。麥文爾及團隊的投資流程,包括分析全球的股票,例如,團隊中擁有一名專注於全球機場的分析師及一名專注於全球收費公路的分析師,麥坦言:「我們團隊了解投資於收費公路或機場的風險及回報,可能比市場更深入。有時候市場評估公司價值出現差異,我們的選股流程可讓團隊知道市場與企業實際估值的差異所在,因此可以在市場價格未反映,我們已發掘出優質基建股。」
對國家政策風險 保持警惕
麥文爾認為,龐大現金流量的公司是吸引的,不過單看過往的現金流量資料並不足夠。他為能更透徹了解企業管理層,會常與營運職員會面,了解資產及各方面該如何配合,這可從中了解業務的經營風險。現時投資基建企業風險主要是政府政策,鑑於個別政府尋求加稅(例如德國的核能稅)或控制通脹(例如中國電價)等。他認為要對國家風險保持警惕。
他以鐵路行業為例,雖然香港鐵路及新加坡的SMRT提供盈利保障,但近年日本高速新幹線營運商的價值更佳。又好像亞洲電力公司的出產價格通常由國家管制,導致其利潤顯著受壓,故對這類公司抱持非常審慎的態度。
基金去年跑贏股市新興市場
他總結,在通脹高於長期趨勢水平、經濟增長放緩、債券孳息下跌及歐洲面對主權債務問題的情况下,全球上市的基建資產於2011年亦表現強勁。他管理全球基建基金在去年上升1.2%,相比之下,全球股市及新興市場分別下跌5.5% 及18.4%。展望2012年及其後,他認為全球上市基建資產的表現將優於其他資產類別。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