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猩紅熱急升長青網文章

2012年03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3月28日 21:35
2012年03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猩紅熱個案異常急升,較去年首季激增4.4倍,更由以往主攻10歲以下兒童,演變成青少年感染個案比率升三成。其中首宗死亡個案14歲聖保祿中學女生,臨終前一日原來曾往養和醫院門診求診,有投訴指有關醫生斷錯症令她無辜送命。養和醫院承認,因死者求診時無明顯猩紅熱徵狀,該院一駐院醫生未能診斷出她感染猩紅熱。


衛生署指調查至今並未發現猩紅熱有特殊變異,但承認青少年感染猩紅熱後入院比率高達六成,須加強監察疫情。


今年錄548宗 改攻青少年

截至本月20日,衛生署今年錄得的548宗猩紅熱呈報個案中,近11%患者是10至19歲青少年,較去年同一年齡層感染個案只佔不足8%明顯增加。


令人關注的是,去年全年錄得8宗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患者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年齡中位數只有6歲,9名需接受深切治療的病者年齡分佈是1至8歲,中位數亦只有5歲。但今年首3個月錄得的3宗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個案中,2人屬11歲、14歲青少年;5名需接受深切治療的病者,年齡分佈提高至8至17歲,中位數升至11歲。


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1月時明言,須深入調查引起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是否有變種抗藥和特殊變異,以致轉攻青少年人。


署方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截至目前資料,未發現病菌在分子類型分佈上有轉變,仍以M12和M1屬主流類型,但病菌對「紅霉素」抗藥比率高企在七至八成,另一種抗生素「青霉素」則仍然有效。


不過,署方關注到今年感染猩紅熱的青少年中,須入院的比率高達58%,故他們仍須密切監察猩紅熱在各年齡群組的活躍程度,以了解此症在不同年齡群的嚴重程度是否有變。


至於1月18日死於猩紅熱的14歲少女,在1月6日至17日發病期間,曾5度向3名私家醫生求診,本報早前接獲投訴,指少女死前一天(17日)開始出現呼吸急促徵狀,當日她曾在母親陪同下往養和醫院門診部,向一名當值醫生求醫,但該醫生疑斷錯症,未能確認她感染猩紅熱並病重,翌日少女已出現敗血性休克並不治。該名懷疑斷錯症醫生目前仍在養和醫院門診部看症。


養和:少女無明顯病徵

養和醫院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涉事醫生是在2009年才在該院門診部服務,但肇事少女1月17日前往求診時並無出現明顯猩紅熱徵狀,加上猩紅熱甚少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故醫生未能確診為猩紅熱。發言人強調,院方以病人安全為首,亦有獨立臨牀管治委員會監察臨牀服務水平。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