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紅育有3名年幼子女,另要供養年逾八十的老爺奶奶,為省錢,7人分一斤菜、煮菜不下肉。麥太一家五口,每周僅數天有魚或肉拌飯,間中買不足一斤的桂花魚也要五人分。一項基層家庭調查發現,只有51%受訪家庭兒童每天進食新鮮魚或肉,當中83%食用少於建議量,亦有84%兒童的五穀攝取量不達標。
六成蔬菜攝取量不足
基層家庭食品開支緊絀,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食物銀行今年3月訪問250個育有年幼子女的基層家庭,發現一個四人家庭每餐平均開支需46元、三人家庭需39元,平均每人每餐開支由11.5元至13元不等。
蔬菜是基層家庭最願意負擔的食物,79%兒童每天進食,但當中64%進食少於衛生署建議的2/3碗。至於新鮮魚或肉,只有51%兒童每天進食,當中83%食用少於建議的每天3至5両,且有12%一周有3天或以上進食加工處理的魚或肉如罐頭。
而對兒童健康成長尤關重要的奶品類,13%完全不吃,只有四成兒童每天進食,但當中只有14%達到每天建議攝取量。五穀方面,基層兒童大多進食麵包和杯麵,84%兒童在五穀方面攝取量不達標。
牛奶成奢侈品 影響發育成長
阿紅一家七口,3名子女分別2歲、5歲和8歲,最需要攝取營養成長。阿紅每天做飯盡量有菜有蛋,豆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間中以食物銀行派發的超市食物券購買特價冰鮮豬肉,一斤豬肉分數餐吃,每天最多只買一斤蔬菜。阿紅自覺營養尚可,但在食物金字塔下未必達標。而除了領取奶粉的2歲兒子,牛奶更是奢侈品,「買了奶又買不到肉」。至於一家五口的麥家,每餐花約40元。麥太指間中會買魚,但一尾不足一斤的桂花魚,已花去約28元,而女兒最愛的蝦,要到她們生日才能吃。
眾善坊服務經理吳雯賢表示,每月求助人數由半年前的1700人,升至近月的2000人。與此同時,一周食物包成本價格由150元上漲至180元,基層家庭面對食物通脹更難捱。香港營養學會執行委員潘仕寶建議,基層家庭可煮鯪魚肉釀豆腐、粉絲蒸水蛋、茄汁豆意粉等較廉宜又營養豐富的食物,亦可以高鈣低糖豆漿代替牛奶。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