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猶記起讀小學時有「常識」或「健教」等科目,老師會教授一些實用的健康知識,例如妥善保養牙齒、培養均衡飲食習慣、做適量的帶氧運動。時至今日,當教師在通識科教授「健康生活」時,究竟課程重點又會是什麼呢?
通識科課程文件多提及多角度思考,且提供空間予教師及學生利用不同時事議題探究某事件或概念。因此,當探討健康生活時,教師可根據此課程特質設計教學內容;同樣地,學生亦可根據此課程特質溫習反思。
除了一般的知識討論,健康生活還會涉及價值觀,教師、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思考,放諸現實生活中。
以下,筆者試就「概念解釋」及「持份者」兩種截然不同的主題作多角度解構,表列如下﹕(見圖表)
就?以上兩個主題,筆者整理出以下表格,學生可嘗試填寫,並藉表格內容思考此課題涉及哪些與「健康生活」相關的正面價值。
(見圖表)
總括來說,上述表述的健康生活例子,總跟「堅毅」、「恆心」、「忍耐」(堅持培養某習慣,持之以恆),以及「尊重」、「欣賞」、「接納」(尊重不同範疇的活動,進而欣賞、接納、實踐)等正面價值相關,學生也可借用此思考這些價值,進而在生活中實踐。
文﹕資深通識科教師 許承恩
(yacobhui@yahoo.com.hk)
回應 (0)
2023年06月23日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