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探訪﹕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6月17日 09:42
2010年06月17日 09:4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江悅翠(Sylvia)17歲 2007年加入苗圃行動青年大使計劃,在學校籌備活動,為苗圃行動宣傳及籌款。2008年跟隨苗圃行動探訪貴州山區,感觸甚深。 幸福非必然 「我在學校推廣苗圃行動,有同學的第一反應是﹕『是否鼓勵植樹的?是否有關環保的?』」Sylvia在2007年參加苗圃行動青年大使計劃,在學校為苗圃行動宣傳及籌款。她在校內負責統籌推廣苗圃行動的工作,先安排一天在學校早會上演話劇、播放照片,再邀請義工分享個人經歷,主題環繞貧富懸殊。「我在網上找很多照片,看到很多慘况。有一張是一個穿破爛衣服的孩子,在地上拾發霉的馬鈴薯吃,孩子為何不是讀書,而是在拾荒?老師也說看那些相片很感動,很多東西得來不易,幸福非必然。」當天午膳時間辦貧富宴,師生只需付出20元便能參加,活動吸引了700多名師生參與,Sylvia學習到籌辦活動的技巧,懂得分配及協調工作。 過分憐恤也是不尊重 2008年,她獲選考察貴州三都7天,和當地的中學生配對,一起生活。「我到山區探訪前,參加了教會的營,體力勞動後到山區時腿便腫了,當地的駐校醫師着我的配對同學替我洗腳、按摩,我說不好呀,實在不好意思。雖然和他們只相處數天,但他們很不介意,無私奉獻,很珍惜和我們共處。」 生活條件較優厚的香港學生到山區探訪,目的在於體驗,有時過分的體恤,反而變為可憐探訪對象。「我不想覺得他們很淒慘、很悲哀,不要把他們視為被幫忙的對象,順其自然好了,否則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尊重。」雖然苗圃不鼓勵參與者贈送禮物予當地學生,但Sylvia暗地送了一本英文書給配對同學留念。 考察期間,學生不能撥電回家。回途中,Sylvia聽到父親的聲音,只是簡單的慰問,已牽動了她想念家人的情緒。訪問時談到這裏,Sylvia也不禁感觸落淚﹕「我和家人分享見聞時,說他們做的菜很好吃,我會更珍惜。他們不會特別說我有什麼改變,但我知道他們在默默感受。」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ee
2024年05月15日 16:25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ee
2024年05月15日 16:19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6月15日 11:1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6月15日 11:1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2年03月17日 10:58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2年03月05日 10:29
thanks-
2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