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昨日發表最新全球糧食報告,警告未來10年全球糧價將有可能上升40%,糧食安全狀况令人擔憂。報告稱,發展中國家急速發展是「高價格時代」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並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四國」,將迎來糧食生產增長潮。
FAO和OECD在名為《2010-19年農業展望》年度聯合報告中指出,全球未來10年糧食價格將不太可能降至1996至2007年間的平均水平,儘管亦難以回升至兩年前的歷史最高水平(圖)。報告預測,未來10年內,小麥和粗糧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2006年間的平均水平高15%及40%(經通脹調整後)。植物油的實際價格預計將上漲40%。奶製品價格的平均漲幅將在16%-45%之間。
報告稱,在一些新興經濟體中,部分人口日益富足,導致飲食習慣變化,世界肉類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其他農產品,但生產力的提升,可減緩肉類價格上漲趨勢,基於中國和巴西產能增加和供應飈升的預期,豬肉價格更將較1997-2006年平均水平要低。
「金磚四國」迎生產增長潮
報告還預測,「金磚四國」未來10年將迎來糧食生產增長潮,其農業出產增幅將為發達國的3倍。巴西是目前發展最快的農業生產國,到2019年其產量預計將增長40%以上。中國、印度、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產量增幅預計也將遠超20%。同時,新興市場人均收入上升和城市化加速,亦將推動需求。OECD秘書長古利亞(Angel Gurria)說,所有指標都指向「高價格時代」,儘管會低於2007/08年糧食危機期間的頂峰。
高糧價的預期有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安全恐慌,2007/08年糧食危機造成的多國社會動盪有機會重演。自糧食危機爆發以來,農業發展愈來愈受各國政府的注重,尤其是美國。今年初,OECD便召開了12年來首次農業部長會議,討論糧食安全問題。據估計,去年全球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的人數已突破10億。
另外,報告又指,高糧價問題亦促使那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如沙特和韓國),轉為增加在外國「爭奪農田」(稱作海外農業投資),以應付長期糧食供應。古利亞稱,部分糧食進口國在農產品供應方面感到「戰略上處於下風」,但各國都必須避免為求糧食自給自足而限制糧食出口。
回應 (0)
2024年05月26日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