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盃為全球盛事,每屆賽事更是全球焦點。2006年有英國足球經濟組織估計,全球有28億人收看世界盃賽事,比奧運觀眾多7倍,而決賽更會吸引12億人收看,佔全球總人口17%。這個龐大的觀眾群,為主辦單位國際足協帶來巨額收入,今屆主辦國南非又能否受惠?
精品商機 vs.勞權剝削
精品商機
世界盃熱潮席捲全球,吉祥物精品、球衣、足球電子遊戲等周邊產品,便得以在全球市場銷售。生產商為減低生產成本,通常在勞工成本較低的發展國生產。外國生產商提供的待遇,通常比本土佳,可改善發展國工人的生活質素。
勞權剝削
2010年3月,生產南非世界盃吉祥物Zakumi的上海華聲塑膠工藝禮品公司,被指壓榨勞工、工作環境惡劣,僱用大量童工每天13小時輪更工作,日薪只有21元人民幣。該公司其後被世界盃採購商勒令停產吉祥物玩具,但工廠否認指控。
美國評論網站SperoForum曾發表文章指出,世界盃期間有大量廉價勞動力通過不正當渠道湧入南非,大多是童工及妓女。德國《圖片報》亦稱,東歐和非洲各國預計有4萬妓女於世界盃期間到達南非。
龐大收入 vs.收益不均
龐大收入
南非2004年獲得主辦權,當地旅遊業權威組織統計,世界盃可為當地經濟注入約240億港元的資金及144億港元旅客消費。世盃亦吸引外資投資在南非的旅遊、汽車製造及商業上,如中國工商銀行2007年入股南非最大商業銀行南非標準銀行。
不過,2010年1月中結束的門票網上購票階段卻出現滯銷情况,例如獲分配2.1萬張門票的德國,只售出1916張。英國球迷組織FSF國際事務總監邁爾斯(Kevin Miles)說﹕「考慮到昂貴機票、酒店房租、交通混亂、安全憂慮及舉行期間當地是冬天等,這一切都變得不吸引。」世界盃贊助商及決賽周參賽國,亦向國際足協退回近三分之一、逾百萬張門票。國際足協更要修正預測,將原本估計45萬遊客人數大減至20萬。
收益不均
扶貧組織「抗貧之戰」指出﹕「世界盃表面堂皇,但背後國家面對着迫遷、公共服務匱乏和失業,窮人苦上加苦。」有當地社運分子表示,當局為免窮人在市內出現,把住在球場附近的窮人迫遷至鐵屋區。鐵屋區原訂收容650人,現時卻有1.5萬人居住。鐵屋既不熬熱又不耐寒,人多擠迫,交通不便,犯罪率高,被形容是「罐頭城」(Tin Can Town)、「集中營」。「他們應該取消世界盃,大家都在捱餓,他們斥巨資翻新建築物,為什麼不把錢花在這裏?」一名居民道。
出版小冊子《去他的世界杯》的專欄作家安迪爾.姆因格克西塔馬(Andile Mngxitama)直言,「南非從來不需要世界盃」,指政客申辦世界盃的真正目的,是國家未能為國民提供所需而轉移視線,「為他們(政客)和他們的朋友賺大錢」。
另外,全球僱主亦可能受害於世界盃。2006年,協助企業處理員工缺勤的英國公司Active Health Partners曾估計,僱員請病假看世界盃,或令僱主每場比賽蒙受14億港元損失。
創造就業 vs.製造失業
創造就業
南非政府斥資340億蘭特(約360億港元)興建及翻新10個運動場,自2007年為南非創造了13萬個職位,建造業尤其受惠。當地政府又花約200億港元改善基礎建設,包括修建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航運站、興建德班國際機場等。
南非平均每天有50人被殺,強姦案比例更是全球最高。但罪案率高企也為南非帶來另類收入,英國有報道指,意大利、德國、澳洲和新西蘭足總擬聘請私人保安保護國家隊球員。南非《周日時報》亦報稱,歐美球迷紛紛預訂當地保安公司護送、貼身保護服務,令當地保安每日收入高達3000蘭特(約3150港元)。
製造失業
並非所有南非人均受惠於擴大的就業市場。周邊產品如吉祥物紀念品被分判到國外生產,便惹來南非工會組織不滿,要求改由本地生產,更揚言破壞世界盃以示抗議。
為維護贊助廠商權益,國際足協決定球場800米內,只准販賣官方授權產品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商品。南非民間組織「西開普省反迫遷運動」批評此舉「摧毁當地小型企業和小販」。南非建設新場館,理應帶動建築業,但當地2010年第一季失業率高達25.2%,許多地盤工人已重投失業大軍。
轉播權及贊助 vs. 公平競技
轉播權及贊助
世界盃最直接的經濟收益,除了門票,便是球賽電視轉播費及贊助。國際足協在2010年賽事,從電視轉播授權費便獲破紀錄的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還會從6個合作伙伴及贊助商獲取至少17億美元(約132億港元)的商業利益。
此外,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曾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時估計,「世界盃效應」為決賽周32國帶來1859億港元經濟收益,以英格蘭國家隊為例,該國電視頻道ITV播放賽事,中場休息的每分鐘便賺取約30萬英鎊廣告費。
跨國企業付出高昂的贊助費,自然為了提升知名度,增加全球銷售。本屆贊助了11隊決賽周國家隊球衣的運動品牌adidas,過去13年的「雙數年」(即06年、08年等),大都因世界盃或歐洲國家盃而大賣足球相關產品,使營業額增長較「單數年」為佳,其中1998及2006年世界盃年收入分別按年增長48%及52%。
公平競技
巨額廣告贊助及轉播費也被質疑干預球賽。大洋洲、亞洲及非洲等地的2010年世界盃外圍賽場數激增,相關足協甚至須將賽事提前9個月至2007年8月展開,便被指與電視轉播收益有關。
國際足協在賽前突然將沒有種子制度的歐洲區外圍賽附加賽,改為種子制,亦被輿論指為偏袒足球大國,避免強隊法國、葡萄牙等硬碰被淘汰,減弱決賽周吸引度,減少贊助等商業利益。以葡萄牙翼鋒C朗拿度為例,若葡軍出局,和贊助他的品牌如Nike、可口可樂等將身受其害,所屬球隊皇家馬德里總經理華丹奴曾直言﹕「C朗必須參加世界盃,否則這將是悲劇。」
同樣,贊助商亦可能影響各隊教練排陣選兵。體育評述員黃興桂便在英格蘭球員碧咸受傷後指出,這可能對英格蘭教練卡比路是解脫,因能避免為棄選不復當年勇的碧咸出戰世盃,而受到贊助商及球迷指摘。
文﹕陳業輝、翁昕歆
回應 (0)
2024年06月30日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