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對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而言,培育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不止是一個學科一個單元的要求,而是學校目標。在通識科,教師教授議題時,亦會強調事件與國際的關係,例如講述污染及可持續發展問題時,會問事件是否只影響香港,提醒學生這些問題是全世界互為影響,不能獨善其身。
要學生做到校訓的「登高見博」,需要學科內外各方面的配合,包括通識教育;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校長何鳳屏表示,希望以此協助學生建立價值觀及正確態度,「我們希望通識科對學生來說,是關心社會、擴闊眼界的一科。除學習批判思考、多角度思考外,教學也盡量『非單元化』,多『出街』,讓學生有更多空間思考,整合知識,而不是純背誦資料」。
鼓勵關心社會 多出街
何鳳屏形容,籌備通識科是一個trial and error(反覆試驗)的摸索過程。該校大約4年前開始試行初中通識,吸納不同領域如理科、人文學科、英文科等的教師,現時通識團隊有17人,分別來自英文、化學、生物、物理、歷史、地理等。副校長劉梁路得指出,制定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很考工夫﹕「教師教學主要由議題帶出概念,例如由援交探討自尊、人際關係、網上溝通,甚至網絡發展等。」
英語授課 聯繫通識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是英語授課學校,特別加重通識科與英文科的聯繫,訓練學生英語寫作技巧、閱讀英文素材,以及以英語表達自己等。劉梁路得坦言,坊間通識科相關英文教材不多,教師多在網上搜尋適合素材,包括時事節目、報章內容,甚至歌詞等。通識科主任譚胡潔貞表示,有時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教師就自行翻譯中文素材。
學校看重教師培訓,何鳳屏說,「教師去上堂進修,我一定批,有時候也建議代課教師進修」。她指教師間會互相分享通識教學經驗,例如如何引起學生興趣等,希望讓教師感覺到「you are not alone」(不是孤軍作戰)。學校有通識科共同備課節,讓團隊教師預備教材、擬定評核準則等。劉梁路得強調,評估學生時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教師商討後的評分共識。學校會以作業、上課投入程度、測驗、考試表現等評估學生。
單元教授有文有理
學校在單元教授安排亦見心思,高中一教授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及公共衛生兩個單元。譚胡潔貞指希望學生同一年的學習「有文有理」﹕「同時讓學生找到感興趣的題目,在高中二擬定獨立專題研習題目更容易。有興趣很重要,因為報告要用一年完成。」學校高中二會教授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現代中國與全球化單元則留待高中三教授。
通識科主任譚胡潔貞指出,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考頗有難度,學生要有一定基礎知識,才可舉出論據支持個人想法。學校的做法是用工作紙,教師先提出引導思考的問題,再帶領學生討論或角色扮演。
教師會根據學生反應等的因素調適教學進度,劉梁路得分享一次經驗﹕用隱青的紀錄片切入教授人際關係,紀錄片分兩節,她本來打算在兩節間講解相關概念,但學生喜歡影片,看過上節後想看完下節﹕「那其實打亂我的教案,不過她們有興趣,我也不妨順應。」得到這組經驗,劉梁路得在教授另一組時,就用調整過的教案,「順應民意」。
文﹕黃郁文、翁昕歆
圖﹕翁昕歆、受訪者提供
回應 (0)
2024年07月01日 21:14